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577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情播报考查频度必考加试1.新兴力量的崛起(1)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2)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b(20164月,32题第一问)考查欧洲共同体形成过程4次1考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2)“一超多强”局面形成及其具体表现(3)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4)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bbbbc(20164月,第32题第二问)考查欧盟建立及其影响4次1考考点一新兴力量的崛起梳理基础知识一、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b)1.背景(1)现实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

2、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2)外部威胁:美苏冷战对峙。(3)经济条件: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4)主观要求:加强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2.进程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以上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3.目标: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易错易误欧洲一体化起步于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欧洲一体化的根源是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保障自身经济安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

3、必然产物,并不仅仅是要摆脱美国控制。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政策。2.标志: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宗旨:独立自主和非集团。4.内容(1)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2)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5.影响(1)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2)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欧洲走向联

4、合史料(20164月浙江选考改编)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向西欧国家提出了一份旨在建立一个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大胆计划。即建议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把煤和钢的生产整个过程交由一个高级公共机构负责掌管,目的是使大家在经济领域团结一致,并进而在政治领域相互靠拢。舒曼计划的中心观点是“欧洲建设非一时之力、一日之功”。这种渐进的一体化方式,有别于以往的各种方法。到了1986年,欧共体成员从原先的6国增加到12国。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读史用史 (1)史料反映“舒曼计划”推动欧洲开始走向联合,其促使欧洲联合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是什么?有何表现?提示:关键因素是法德实现和解;表现

5、为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2)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80年代,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进程。提示:进程: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80年代中期后,欧共体从原先的6国发展到12国。要点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史料不结盟运动的标志识图解史 图示中是和平鸽形象,是亚非拉民族服饰的纹路。图示体现出不结盟运动怎样的外交政策?提示:反映不结盟运动要求成员国奉行以和平共处和不结盟为基础的独立的外交政策。精练选考题组【例】 细化考查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15浙江9月选考调研)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这在一

6、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该运动的发起国是()A.中国、印度、埃及 B.南斯拉夫、印尼、埃及C.中国、越南、印度 D.南斯拉夫、印度、埃及解析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成员国,1992年不结盟运动接纳中国为观察员国。故选D项。答案D练1 细化考查欧共体的成立(2017嘉兴3月测试)舒曼计划的起草人莫内提出,为了法德和解,必须把以前两国之间争夺的东西,变成彼此享有、彼此受益的东西。率先实现了这一目标的“东西”是()铁煤石油原子能A. B.C. D.解析在该计划的指导下,1951年最早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从煤、钢铁等领域开始合作,后又于1957年扩展到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故A项正确,

7、故B、C、D项错误。答案A练2 史料考查不结盟运动(2017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由以上宗旨体现的现代国际政治组织应该是()A.华约 B.欧共体C.不结盟运动 D.上海合作组织解析由“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同盟”等可判断此为不结盟运动。答案C练3 史料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2017温州高二期中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

8、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接受马歇尔计划着力消除法德矛盾成立欧洲共同体建立“欧洲议会”A. B.C. D.解析接受马歇尔计划不能体现战后欧洲摆脱“卒子”的地位努力。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考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梳理基础知识一、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b)1991年12月22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标志着战后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b)1.形成: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表现(1)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自己主导的“单极世界”。(2)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一步加强,对国际事务拥有举

9、足轻重的影响。(3)日本:战后发展为经济大国,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4)俄罗斯:仍然是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的军事文化大国。(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发展中国家:团结对抗霸权主义,各类区域性组织活跃。三、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b)1.成立: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又叫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马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2.性质: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3.影响:欧盟综合实力大增,对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

10、展。【知识拓展】欧洲一体化启示:欧洲联合实现过程欧洲结束对抗实现和平、合作。合作后各国经济发展建立区域性合作组织,能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欧洲一体化影响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欧盟成员国(截至2012年)四、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b)1.改革开放后,中国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2.在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中,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做出了贡献。3.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五、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c)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2.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3.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

11、新秩序。易错易误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这是指世界形势的变化并非指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及表现史料一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读史用史 如何理解史料一“少了一种确定性”?提示:指“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当今世界处于一种新旧格局更替的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史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

12、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一次谈话读史用史 史料二体现世界多极化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格局处于一种怎样的境况中?提示:原因: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境况:“一超多强”,多极化成为趋势。要点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史料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识图解史 (1)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图示显示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变化?提示: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五大力量相互制衡。(2)请用“有利于”的格式列举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提示: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3、,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精练选考题组【例】 考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多极化趋势加强,在欧洲一个“同盟”走向了解体,另一个“同盟”一体化进程迈入新阶段。文中先后提到的两个“同盟”分别是()A.华沙条约组织欧洲共同体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西欧经济共同体C.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D.共产党

14、和工人党情报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抓住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B错误,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的前身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欧洲共同体不同于西欧经济共同体;C错误,关贸总协定结束使命后,世界贸易组织宣告成立;D错误,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解散于1956年。答案A练1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与多极化趋势加强(2017衢丽湖舟四地高三联考)1992年9月,第10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雅加达召开。本次会议的议题不可能包括()A.反对两极格局 B.反对殖民主义C.推动世界多极化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解析1992年两极格局已经解体,故选A项符合题意。答案A练2 史料考查日本的崛起(2017温州十校高三联考)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解析日本主导日美同盟不是日本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步伐的原因,故A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在于经济实力的上升,故B项正确;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不是其加快政治大国步伐的原因,故C项错误;日本军国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