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5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320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5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5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5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5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5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5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5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教师用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题5资本主义近代化VS社会主义近代化近代化道路的多元呈现中外的近(现)代化过程,也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近代化按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两类范畴的近代化。中外近(现)代化的历程、特点及评价,中外近代化道路的对比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之一。高考命题多运用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中外近代化历程、结果及影响的理解认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中

2、外近(现)代化差异及特点等。一、西方的工业化道路两次工业革命1工业革命2第二次工业革命(1)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2)特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多个国家同时并举,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3)影响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生产方式: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世界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二、中国的近代化1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1)思想上: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中国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传统伦理价值观地位,使人们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开启中

3、国思想近代化。(2)经济上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近代化提供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和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3)外交上: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创建近代海军,军事近代化的开启。(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2中国近代化的历程(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

4、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2)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及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涉及近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及通信工具、大众传媒等方面。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三、西方、苏联、

5、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世界各国不同现代化模式的相互借鉴(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流通和价值规律,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恢复和发展经济。(2)斯大林工业化模式:开创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业保障工业,在落后国家发展工业化的模式。(3)罗斯福新政采用凯恩斯主义,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特点,告别了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时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模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4)中国由照搬苏联发展模式到独立自主探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至1956年,主要学习苏联,照搬其建设模式,“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逐步确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时期,中国在内部继承,外部借鉴的基础

6、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为目标,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关注民生和社会和谐发展,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1(2017浙江天台期中)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析:选D。A项属于主观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错误;B项是外部原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错误;C项属于阶级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错误;据材料“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

7、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故D项正确。2(2017湖北宜昌联考)苏联领导人指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商业就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这一思想()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B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C主张建立推广市场经济体制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解析:选D。材料强调发挥商业在经济中的作用,属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探索,计划经济体制还未建立,故A项错误;大工业的基础地位成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依据,但材料中思想突破体现在通过商业建立农业与大工业的经济联系,故B项错误;此时的苏俄(联)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部分发展商品经济,奠定向社会主义过

8、渡的经济基础,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故D项正确。3(2017广东清远联考)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C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计划”力量D斯大林体制建立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俄的两大伟人(列宁和斯大林)三大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根据题目,维尔斯在列宁在位时第一次访问,对社会主义怀疑,在1934年斯大林在位时第二次访问,对社会

9、主义“学习”,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1921)和新经济政策(19211928)均是列宁在位时执行的,列宁1924年去世,故A、B两项错误;此时的西方国家刚经历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而斯大林1928年即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成效显著,故C项正确;斯大林体制建立是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4(2017安徽芜湖、马鞍山联考)西方专家和技工的数量超过2万人,其中美国人约翰考尔德担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总工程师,因贡献突出被授予列宁勋章,甚至还有外籍技术人员还获得了

10、党员称号,这种现象发生在苏俄(联)()A三年国内战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D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解析:选C。苏俄三年战争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会允许外籍工程师在工厂任职,故A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是在1925年命名,是国民经济恢复结束时期,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可知是在斯大林推行“斯大林模式”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故C项正确;二战后美苏实行冷战,不会出现西方专家大量在苏联任职并受到奖励的现象,故D项错误。5(2017广东高考适应性考试)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11、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为此,该总统采取的对策是()A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B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C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D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解析:选B。材料中总统认为经济危机作为自由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也就意味着他会选择尊重自由,那么就不可能去干预经济,故A项错误;按前述分析,总统强调自由高于危机,必然采取传统的自由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援助西欧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出现苏联,也没有提及冷战,故D项错误。6(2017广东韶关联考)胡佛政府在19291933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

12、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说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解析:选B。材料没有涉及到胡佛推行以工代赈政策,故A项错误;根据所给材料胡佛政府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胡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干预经济,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胡佛干预经济措施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故D项错误。7(2017安徽芜湖、马鞍山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在探究工业文明因素的发育时构建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即该模式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

13、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请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探讨。(说明:就结构图中的要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结构图中的要素进行补充,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达清晰。)解析:总结材料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的观点,运用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史实进行说明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政策激励及制度创新等因素对工业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时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和20世纪初的“新政”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并非唯一答案,其他论述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