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0散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189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0散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0散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0散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0散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0散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0散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0散文两篇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文两篇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68010100】A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休戚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C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十八个罗汉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D游人熟视无睹“禁止通行”的指示牌,据记者现场观察,仅1分钟就有8人骑自行车从此进入公园。【解析】B项,对象不当,应用“息息相关”;C项,不合语境。“惟妙惟肖”指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应该用“栩栩如生”,多用来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D

2、项,搭配不当,“熟视无睹”不能带宾语。【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68010101】A近日,一名女乘客晕倒在公交车内,司机当机立断,和4名热心乘客一起将患者送到医院,患者很快转危为安,司机和乘客的爱心之举赢来了网友一片点赞。B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C“侃”是特有的北京人的休闲方式,也是谈生意的重要形式,就像广东人的喝早茶,许多生意往往是在“侃”中谈成的。D为加强巡视队伍自身建设,中央对巡视组组长采取“一次一授权”的管理制度,这种创新,相对减弱了巡视组组长自身发生腐败的风险

3、系数。【解析】B项,结构混乱,“寻找解决破解之道”杂糅。应为“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寻找破解之道”。C项,语序不当,“特有的”放在“北京人”后面。D项,“减弱”与“风险系数”不搭配,应改成“降低”等词。【答案】A3下面句子排列顺序最准确的一项是()希腊的绘画,立体感强,注重突出形体,讲究明暗,好像把雕塑搬到画上去。中国的雕塑和画,意境相通,密切结合。而中国则是绘画意象占主要地位,以线纹为主,雕塑却有了画意。就从绘画和雕塑的关系而论,中西就有不同。敦煌的彩塑和背后的壁画融成了一片画境,雕塑似画,和希腊的画似雕塑,正好相反。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东汉四骑吏启戟画像砖,本是以线纹为主的画,却又是浮雕,

4、这是以画为主的立体雕刻。A. BC D【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各句中的逻辑关系。【答案】B4请以“与世纪同龄的冰心”为开头将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导学号:68010102】与世纪同龄的冰心,在晚年创造了自己文学生涯的新高潮,尤其是在她85岁至93岁之间,连续发表了空巢、万般皆上品、关于男人等大量作品,其水准之高、分量之重令人瞩目。【答案】与世纪同龄的冰心在晚年发表了水准高、分量重的空巢、万般皆上品、关于男人等大量作品后,创造了自己文学生涯的新高潮。5冰心的名句“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拿抽象的良心,来比喻具象的青山,清新鲜活,巧妙精致。请造两个句子,要求一个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

5、象的事物;另一个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1)以具体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2)以抽象的事物,比喻具体的事物:【答案】(示例)(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温暖。(2)悠悠无尽的江水,好像父母的关爱。绵绵的细雨,如无尽的愁思。6很多产品包装上都印有“绿色”标志,请阐释这个标志的构成与寓意。【导学号:68010103】【答案】这个标志由三个绿色的箭头联结,组成一个特殊的三角形。绿色代表环保,三个箭头联结在一起代表循环。印有此标志寓意此包装本身为环保产品,且可循环利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大槐树下的母亲孙彦龙老家

6、门口有棵大槐树。小时候,母亲总喜欢站在大槐树下,手搭凉棚不住地张望,追寻着玩耍中的我跑来跑去的影子,看着放学回家的我一步步朝她走来。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离我们而去。母亲一个人耕田锄地、洗衣做饭、收麦磨面,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她干不了的活。有人欺负我们的时候,母亲总是挺身而出;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虽然没有父爱,但我们在母爱的羽翼的庇护下,一天天长大成人。那时候,母亲就是我们兄妹五个的天,天是塌不下来的。所以我们压根儿就不会想到母亲有一天也会倒下。10多年前,我应征入伍的时候,几个姐姐哭得都跟泪人似的。母亲却说:“男娃娃长大了就要到外面去,老窝在家里有什么出息?”坚强的母

7、亲不肯流一滴眼泪,只送我到门口的大槐树下,习惯性地手搭凉棚,目送我远去。那时候,我感觉母亲比大槐树还高大。在部队10多年,母亲从不打电话给我。我打电话的时候母亲也总是让我长话短说,尽量不要浪费电话费。她说,打电话不如写信,又省钱,还能保存,有空的时候还能拿出来看看,电话打完就什么都没有了。入伍以来,母亲从没叫过我回家,而我也很少回家。军校毕业后,因为部队过春节的时候休假干部多,我也懒得去凑热闹,所以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母亲也从来不会埋怨我没有回家过年过节。去年7月,母亲第一次主动打电话叫我回去,而且说越快越好,想看看我的妻子和孩子。我因为工作忙走不开,她说到部队来看我,但最终却没有来。后来姐姐

8、告诉我,母亲病倒了。我急忙汇了钱到家,请他们先给母亲治病,我请到假就回去。却没想到,这一拖,就拖到了来年5月。家还是那个家,树还是那棵树,那个手搭凉棚张望的人却老了。以前,她的身躯就像门前那棵树,屋后那座山,伟岸挺拔,今天她却拄着拐杖坐在一块石头上,佝偻着身躯不住地咳嗽。以前,她老远就能看清我,喊着我的乳名催我回家吃饭,今天,直到我走到她的身边她才认出我来。以前,是她拉着我的手回家,今天却是我扶着她的肩回家。母亲,我曾经的天,曾经的依靠,曾经永远坚强的后盾,老了,病了。看到我们后,母亲挪挪屁股,站了两次都没能站起来,我赶紧上前握住母亲的双手。母亲说怕见不着了,所以让我们早点回来。我说:“家里新

9、房刚盖好,生活条件这么好,医疗条件也好多了。没事的,治好病你就好好享清福吧。”看母亲咳得厉害,痰里还带着血,我和爱人要带母亲到医院去检查。当我拿到化验单时,医生告诉我,癌细胞已经转移了。我的心跟刀剜似的痛,连续几个晚上都没有一点睡意,心中充满了将要失去母亲的恐惧。一个当医生的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答应用中药给她治治。给母亲熬了几天中药后,我的假期到了。当我们提着行李要上车时,母亲让两个姐姐搀扶着,送我们到门口的大槐树底下,嘴巴嚅动了几下。我赶紧凑上去,拉着母亲的手,母亲还是什么也不说,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上车后,我的眼泪像决了堤的水,直往下淌。回头看着坐在大槐树下手搭凉棚张望

10、的母亲渐渐变小,最后成了一个点。那是家,家就是母亲,母亲就是家,有母亲在我们才会归心似箭。母亲,我亲爱的母亲,您可一定要好好地活着,等我回来,等我回来呀!(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第二段特别交代“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离我们而去”,是为了突出母亲怕“我们”几个受欺负,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B“那时候,母亲就是我们兄妹五个的天,天是塌不下来的”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母亲是“我们兄妹五个”的依靠。C文章重点塑造了大槐树的形象,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母亲对子女的疼爱及子女对母亲的深情。D“家就是母亲,母亲就是家,有母亲在我们

11、才会归心似箭”一句,阐明了母亲和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母亲对于家的重要性,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依恋之情。E全文以“大槐树”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历历往事,表现了“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和未尽到责任的自责之情。【解析】A项,表述不够准确,交代“在我还没有记事的时候,父亲就离我们而去”是为了突出母亲的勤劳能干和母爱的伟大;C项,文章重点塑造的是母亲的形象;E项,“全文以大槐树为线索”有误,文中的“大槐树”并未起到线索的作用。【答案】BD8文章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导学号:68010104】【解析】先从内容上概括出作者写的什么,对于作用可从点题、奠定基调等方面来考虑。【

12、答案】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母亲站在老家大槐树下手搭凉棚张望“我”的情形。其作用主要有:开篇点题,点出题目中的“大槐树”和“母亲”两个形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表现母亲对“我”的疼爱。9本文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解析】从文中看,作者塑造母亲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梳理作者思路,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最后指出表达效果。【答案】本文在塑造母亲这一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文章主要设置了两组对比:一是母亲患病前与患病后形成对比,二是母亲对“我”的疼爱与“我”对母亲难以尽责形成对比。通过这两组对比,既表现了母亲勤劳能干、疼爱子女,又表达了“我”的自责之情。10本文题为“大槐树下的母亲”,能否改为“我的母亲”?为什么?【导学号:68010105】【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深层意蕴的探究能力。要注意挖掘作者为什么要将“母亲”和“大槐树”联系在一起,可分点阐释自己的理由。【答案】(示例)本文标题不能改为“我的母亲”。理由如下:一是“大槐树下”点明了特定的场所,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空间;二是文中多处同时写到母亲和大槐树,说明母亲和大槐树有着紧密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三是文中的大槐树象征母亲的慈爱和对子女的庇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