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097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三尚贤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尚贤墨子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把任用贤能看作为政之根。贞观政要载:“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唐太宗把“得人”看成是“为政”的关键。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见,尚贤是圣王治国之要务,为政之根本。贤良之士众国家之治厚赏美文琴韵箫声中的墨子悲丝近一段时间常常听香港雨果唱片公司的那张目前唯一一张夫妻琴箫合奏的碟子箫声琴韵,而其中很喜欢的是那首墨子悲丝。旧日的启蒙书籍蒙求里面就有“墨子悲丝,杨朱泣歧”。这是出自阮籍的句子“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颜氏家训中“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后汉书“杨朱号乎衢路兮,墨

2、子泣乎白丝;知渐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陈毅元帅也有五绝:“亡羊惧歧路,染丝悲墨子。我亦厌淡红,恶其乱朱紫。”很显然,这是一个被应用得非常普通的典故,同时,也是一个很早就列入儿童教育的典故。典故“墨子悲丝”的原文很短:“墨子出行,见素丝,质本洁而染为黄、为黑,故悲之。”题意是:墨子出行,见洁白的丝帛被染成黄或黑而失去本色,由此悲叹人们受社会旧俗恶习污染,而不能保持自身的洁白,因此而悲痛。由此,便产生了很多哲思。 在旧日的蒙庠中,则是告诫孩子环境对人的影响,要孩子们保持素白的心理,学善,则日趋高明;学恶,则日趋下流。类似的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这种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

3、们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不要由纯洁而变得形形色色,从而希望孩子们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古琴曲墨子悲丝,现存最早见于明末杨抡所撰伯牙心法琴谱(1609)。此曲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为广陵琴派大操之一。而第一次听,是“虞山派”吴景略先生演奏的墨子悲丝,当时,就喜欢上这首古琴曲,“虞山派”的传统向来“清微淡远”,很有道家思想的大气磅礴、捕风捉影、幻化无穷、抱残守缺的意境,而当时,吴老先生用老庄的道家风格,晕染这首描写墨家思想的曲子,用道家勘探墨家的风情,令人别开生面地窥见古琴之中的琴道哲学。但,现在雨果这张CD之中,是由这对夫妻来演奏,他们的恩爱之情塑造的是一种

4、空灵洁净的意境,这种空灵洁净的背后隐含的是什么呢?少了吴景略先生的飘逸淡远,多了柔情万千,是夫妻二人抱守古琴文化的遗世独立,还是抒发他们洁身自好的心怀?曲,在房间里CD上回旋;音,在演奏者和听曲人心中荡漾。是什么让那曾经是启蒙的故事消失在而今的教育之中呢?前几天与一位从事高中教育的教师朋友交流,谈到如今的所谓素质教育,说到大部分孩子,连辛亥革命的常识都不知道,他们所知道的是什么呢?恐怕连这个“墨子悲丝”四个字都从来没见过吧。记得,是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谁感叹过“数典忘祖”,是谁在天天说让孩子自己去看那些书。恐怕真的都已经忘记了,每个人都要有人启蒙,去引导,才能去读书的。韩愈说过的

5、最著名的教育理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那个启蒙的人,是否知道“墨子悲丝”,是否真的担当着这份其实关乎民族存亡的责任?墨子悲丝是一首很长的曲子,我在这首曲子之中慢慢胡思乱想很多,琴韵箫声里的曲子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时过境迁,墨子却在什么地方呢?品品看,还是吴景略先生的墨子悲丝更有境界,因为,听他的琴,悟得了身外身,脱离了万丈红尘,我从没这么多想法。【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墨子的人才观墨子的“尚贤”思想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人才管理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他的人才观、选才观与“使能”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其“尚贤”思想对强化人才意识、构建

6、和谐社会、遏制人事腐败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尚贤”思想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墨子认为,“尚贤”是管理国家的根本,国家的兴亡成败关键在于用人。他主张向“农与工肆之人”开放治权,反对贵族专政,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这种思想具有极其鲜明的反封建专制的精神。墨子的“贤能”思想与今天我们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理念有许多相似性。现代人本观念中,关于人才的概念是广义的,即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实践中作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国家和企业需要的人才。由这一新的人才内涵所决定的人才标准,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

7、、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墨子把“兼爱”思想运用到政治上,提出了“尚贤”和“尚同”的主张。“尚同”即“上同”,就是在“尚贤”的基础上, “壹天下之政”,他认为造成天下混乱的根源是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同,所以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尚贤”则包括选举贤者为官吏,选举贤者为天子国君。墨子认为,国君必须选举国中贤者,而百姓理应在公共行政上对国君有所服从。墨子要求上面了解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墨子要求君上能尚贤使能,即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墨子把尚贤看得很重,以为是政事之本。他特别反对君主用骨肉之

8、亲,对于贤者则不拘出身,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这就反映了当时平民阶层希望打破宗法等级制度,争取自身政治权利的心声。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国家之治厚厚:大B然则我不可不为义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C谨上为凿一门 谨:通“仅”,只D阖其自入而求之 阖:全部解析:D项,阖:关闭。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C. D.解析:D项,均为动词,提拔。A项,名词,根本/副词,从根本上。B项,动词,从事/动词,征服。C项,通“避”,动词,躲避/通“避”,动词,避免。答案: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9、是()A. B.C. D.解析:B项,均为人称代词,他。A项,动词,认为/动词,按照。C项,动词,实行/介词,因为。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答案:B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解析:为判断句;为定语后置句。答案:A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

10、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其乡长。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

11、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察乡之所治者,何也?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也。乡长者,乡之仁人也。乡长发政乡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国君。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国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国君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国君之善行。则国何说以乱哉?”察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国治也。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以治也。天下之

12、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选自墨子尚同)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B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C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13、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D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解析:据句中“贤可者”“立”“以为”等词语的意思作答。答案:D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推断,“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B“正长”在古代有两层意思:一是称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二是指塾师。选文中的“正长”应指前者。C“乡长”,顾名思义,指的是“乡里的年长之人”。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

14、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解析:“乡长”指乡大夫。答案:C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尚同”是墨子针对当时的天下混乱而提出的政治纲领。所谓“尚同”,即“上同”,也就是要求人们的意见统一于上级,并最终统一于天。B墨子认为,治乱的前提条件是,天子是“天下之贤可者”。这样,百姓向天子、国君、乡长和里长尚同,那么就是全天下尚贤了。C“尚同”的原则是一切以上级的意见为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教育和监督的机制,通过教育让人积极地学习上一级的人,通过奖惩措施来监督这个机制的执行。D本文在写法上,层层推论,不忌文字语意的重复,但求做到极言尽意。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语言华美,笔力雄健,是先秦诸子散文中以文采见长的代表。解析:本文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藻饰。答案:D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去若不善言,学乡长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乡长之善行。则乡何说以乱哉?译文:_(2)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译文:_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有“善”“何说”;第(2)句中的关键词有“溱溱”“罚”。答案:(1)放弃你的不善之言,学习乡大夫的好话;去掉你不善的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