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040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红庙镇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庙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8分)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2、“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3、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C、回声定位D、超

2、声波探查B、敲瓶底火焰摇动橡皮膜A、探测海深4、无锡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 5、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6、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

3、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7、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8、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A B C D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 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 D钢水浇铸到钢件9、下列事例中,属于减慢蒸发的措施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

4、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10、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11、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D夜视仪12、“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ABCD13、如图所

5、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手影 B.水中倒影 C.日食形成 D.小孔成像14、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5、考试钟声敲响后,同学们开始答题。钟声是由钟_产生的,钟声通过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16、“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下同);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

6、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17、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18、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 _。雷电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 5s 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 。19、下图为常用的一种体温计,它的最小分度值是_。这

7、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20、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都会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这都属于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21、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 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 做测温物质。22、图书档案

8、、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_ _的方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手先握住钢瓶的木柄,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_ _时要_ _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23、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 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24、如图所示是无锡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

9、息。25、“立竿见影”这个成语表明光在空气中是 传播的。已知上午某一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45,竿高2米,则竿在地面上的影长是 米,当太阳位于竹竿正上方时,影长与原来相比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6、平静湖面的上空,一只鸟正冲向水面捕食,它在湖水中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鸟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 (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27、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 (选填“上方”

10、、“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三、解答题(共40分)28、(7分)按题目要求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如图乙为“坐井观天”的示意图,设点E为青蛙的眼睛,请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出它能看到天空的范围(用阴影表示)。(3)请在图丙中画出AO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大小丙第26题29、(4分)小凡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在此基础上,小凡同学又进行了如下探索:(1)小凡在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于是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 _有关。甲 乙A B(2)如

11、图,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沾水的棉花,乙是干燥的。小凡发现空气湿度越小,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大;空气湿度越大,示数差就越小。于是小凡猜想水的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_ _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把相同温度的水,分别装入两只相同的玻璃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如图中的A和B。实验发现B杯中没有水时,A杯中还残留有一些水。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不正确的,因为开始时两杯中水的_ _(填选“多少”、“表面积”或“温度”)不相同。

12、经过多次实验和精确测量,小凡发现当B杯无水时,A杯中减少的水量总和原来B杯中的水量相等。由此可知:水蒸发的快慢和水的多少_ _(填选“有关”或“无关”)。30、(5分)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 _(填选“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萘加热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烧杯中有“白气”冒出,“白气”是_(填序号) A水蒸气 B小水珠(3)萘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热量,小明由此提出问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3、他的猜想是: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多少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萘,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加热,得到了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萘熔化过程大约持续的时间t1_min再取_(选填“相同量的奈”或“不同量的奈”),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加热,记下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t2比较t1和t2,若t1和t2不相等,则说明猜想是_(填选“正确”或“错误”)的。31、(6分)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用两段等长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把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关系。(3)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关系。(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右方,眼睛应该在玻璃板的_(选填 “左方”或“右方”)观察蜡烛A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