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三)人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804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三)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三)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三)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三)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三)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三)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三)人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三)人民版(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 )A新民主主义论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论十大关系解析:选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是在抗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共同纲领发表在1949年9月,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表在195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论十大关系发表在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1949年新中国诞生,解放了全国人民;1979年以后的改

2、革开放则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两种解放分别侧重于( )A政治上解放、生产力解放B思想解放、生产关系解放C上层建筑解放、社会制度解放D民主政治解放、对外关系开放解析:选A。新中国成立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改变了人民被压迫的局面,实现了政治上的当家做主,改革开放主要是调整生产关系,避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使其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解放了人民更加侧重于政治方面,改革开放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侧重于解放生产力,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在政治体制上的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制度仍是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主政治,同时也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3、社会时期被侵略的屈辱史,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3中国现代有一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选A。从材料“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来判断。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故A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

4、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与材料“最高实现形式”不符,故B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一种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有机结合的国家制度,与材料“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4新中国成立后的某部法律文件指出:“我国人民在过去几年内已经胜利地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分子、恢复国民经济等大规模的斗争,这就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该法律文件是()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5、同纲领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解析:选B。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中国即将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即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保障,故B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筹备建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属于改革开放以后法制建设成就,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加强扩大基层民主,都与题意无关,故A、C、D三项错误。5图示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网络。与之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共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B边疆

6、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基层民主实行间接选举D民主与法制渐趋完善解析:选D。民主党派的职能是在中共领导下参政议政,故A项错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故B项错误;基层民主实行直接选举,故C项错误;民主和法制在建国后日趋完善,故D项正确。6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一国两制”的方针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1982年宪法的颁布中国进入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共同纲领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

7、大业完成的指导方针,故B项正确;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故C项错误;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故D项错误。7“这一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这一构想( )适用于处理中英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奠定基础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范例尊重了香港地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ABC D解析:选D。从“这一构想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可知,这一构想是指“一国两制”,该构想有利于解决香港回归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故正确,这一构想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中国恢复

8、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故正确,“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问题上的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范例,故正确,“一国两制”对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尊重了香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8(2016广东中山质检)“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解析:选B。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所以国情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求同是“一国”,存异是“两制”,故B项正确;两岸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不是影响两岸关

9、系的主要因素,故C、D两项错误。9(2016宁波模拟)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集中体现的外交方针应是(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一边倒”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A。结合材料描述可知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符合“另起炉灶”方针的含义,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共同纲领制定于1949年,故B项错误;“一边倒”,是指在外交上,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10、客”主要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特权,在此基础上再与一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10(2016绍兴模拟)中国政府签署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说:“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表明( )A中国最终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社会主义运动已不再适应新的政治生态C中国开始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D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了实效解析:选D。题干强调参加亚非会议的国家希望各国尊重彼此的制度及生活方式,而没有体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A项错误;各国强调彼此尊重,并不等于说社会主义运动就不再适应新的政治

11、生态,故B项错误;亚非会议召开时,中国还没有重返联合国,故C项错误;各国强调彼此尊重,恰恰体现了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取得实效,故D项正确。1161年前召开的这次“会议树立了不同文明和文化和谐相处的典范,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否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求同存异”C“不结盟” D“一边倒”解析:选B。结合“61年前召开”可知是指1955年,“另起炉灶”“一边倒”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外交政策,故A、D两项错误;1955年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B项正确;不结盟是中国80年代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时

12、间不符,故C项错误。12(2016宁波模拟)1969年7月,美国取消美国人前往中国旅行的限制,取消对中国非战略物资贸易的限制。随后,尼克松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表明当时美国( )A放弃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B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C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D打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平衡解析:选B。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后,鉴于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改善中美关系,但不能表明中美分歧和矛盾消除,也不能表明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和冷战政策,故B项正确,A项错误;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美国政府在联合公报中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同台湾断交、撤出军队和

13、设施、废除美蒋条约,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13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这说明( )A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B美国已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解析:选D。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故A项错误;美国在二战后一直都是世界霸主,故B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故C项错误;1970年,“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

14、快”,说明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发生动摇,故D项正确。14(2016绍兴模拟)新中国建立以来,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世界和平,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探索。下列中国政府提出的外交思想、原则和政策中按提出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实行不结盟政策ABC D解析:选C。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是周恩来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修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实行不结盟政策是在1984年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在1985年提出的,由此判断,C项正确,其余选项错误。15到201

15、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14 500多人次。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核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项多边条约”“联合国维和”的信息归纳可知,这是多边外交的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中“130多个”“300多项”表明,外交涉及的不可能都是世界大国,故B项错误;“联合国维和”“反恐”不是经济方面,故C项错误;以上外交对象应该包括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等,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