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一 形象类鉴赏适考素能特训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497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一 形象类鉴赏适考素能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一 形象类鉴赏适考素能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一 形象类鉴赏适考素能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一 形象类鉴赏适考素能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一 形象类鉴赏适考素能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一 形象类鉴赏适考素能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七 古诗鉴赏 考点一 形象类鉴赏适考素能特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形象类鉴赏题组一古代诗歌阅读12015济南针对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字。(1)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答:_(2)颔联在整首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_答案(1)贫寒交困;孤苦伶仃;牵挂亲人,关心国事;愁苦无奈,百无聊赖。(2)描写了傍晚浓云往低处移动,急雪在旋风中飞舞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压抑、紧张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诗歌鉴赏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非常无助的苦恼心情。

2、“战哭多新鬼”,暗点房琯率军与敌作战大败这个使人伤痛的事实。房琯既败,收复长安暂时没有希望,给诗人平添了一层愁苦,又不能随便向人倾诉。所以上句用一“多”字,以见心情的沉重;下句“愁吟独老翁”,就用一“独”字,以见环境的险恶和作者内心的孤独。三、四两句正面点题。先写黄昏时的乱云,次写旋风中乱转的急雪。这样就分出层次,显出题目中的“对”字,暗示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待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接着写诗人贫寒交困的景况。“瓢”早就扔掉,樽里空空如也。“炉存火似红”,指没有柴火,剩下来的是一个空炉子。这里,诗人不说炉中没有火,而偏偏要说有“火”,而且还下一

3、“红”字,写得好像炉火熊熊,满室生辉,然后用一“似”字点出幻境。明明是冷不可耐,明明是炉中只存灰烬,由于对温暖的渴求,诗人眼前却出现了幻象:炉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照得眼前一片通红。最后,诗人再归结到对于时局的忧念。诗人身陷长安,前线战况和家人的消息都无从获悉,所以说“数州消息断”,以“愁坐正书空”结束全诗。22015江西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注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机心:这里指在意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之心。(1)这首诗围绕哪个字来写景?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答:_(2)有人认为

4、,诗歌尾联“机心久已忘”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你认为呢?请简要阐析。答:_答案(1)围绕“荒”字来写景。这两联写诗人一路所见:黄叶铺满溪桥,荒凉的山村只有参天古木,人迹全无。谷中耐寒的山花长得疏疏落落,毫无生气;从谷里流出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像是快枯竭了。诗人所见的景物都呈现出荒凉的特点。(2)“机心久已忘”确是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尾联说,诗人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沉浮、仕途得失,麋鹿见了诗人为什么还要惊恐呢?诗人通过对麋鹿的质疑来写自己无“机心”,这正反映了他久居穷荒之地而无可奈何的心情。诗人在前三联集中笔墨写凄凉荒寂之景,衬托了其内心浓郁的落寞孤愤之情。诗歌鉴赏诗歌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

5、景象,处处紧扣深秋景物所具有的特色,交织成为一幅秋晓南谷行吟图。第一联点明时令。“霜露重”,既写出了深秋景色,也说明了时间是早晨,为“秋晓”二字点题。中间四句写一路所见。诗人经过小溪,踏上小桥,看到黄叶满地,荒凉的山村,古树参天。“覆”,说明这里树木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唯”,更表明荒村之荒,除古木之外,余无所见。不仅如此,南谷中连耐寒的山花,也长得疏疏落落;从深谷里流出来的泉水,细微而时断时续,像是快枯竭了。诗人所见的景物都呈现出荒凉的特点。这时又见一只受惊的麋鹿奔驰而去,诗人不由联想到庄子里的话:“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诗人故作旷达之语,正反映了他久居穷荒之地而无可奈何

6、的心情。32015济南模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李嘉祐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注江阴,唐朝江阴县,诗人时任江阴令。黄霸,汉代大臣,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治为当时第一。陶潜,东晋诗人,为彭泽令时,“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 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1)第二联中的“惨”和“寒”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答:_(2)本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惨”,凄惨、惨淡,表现出了诗人看到花后的一种心理感受;“寒”,寒冷,凄苦,表现出诗人听到鸟叫声后的一种心理

7、感受。两个字传神地表现了当地的荒凉以及战乱给百姓生活造成的破坏。(2)写出了一片荒芜、萧条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憎恶,对百姓的同情。诗歌鉴赏首联“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前句是直接看到的,后句说不忍看,却还偏要看,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直击人心。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前句是视觉的感受,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但在诗人看来,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出来,赋予了花色别样的意味。后句是听觉的感受,虽然写的是声音,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一个“寒”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诗人意图收拾残局,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

8、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42015九江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西亭曾巩团扇频挥到此亭,他乡愁坐思冥冥。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岁月淹留随日老,乾坤狼狈几时宁。欲知事事今何似,万里波涛一点萍。(1)哪些事让诗人“愁坐思冥冥”?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_(2)尾联最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答:_答案(1)他乡独坐。与世俗格格不入。虚度光阴,年华渐老。辗转宦途,难以安宁。(答对三点即可)(2)比喻。诗人将自己比作汪洋中的一叶浮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游宦生涯的漂泊无定。诗歌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到西亭的所思所想。“团扇频挥到此亭”中团扇频繁挥动,由此也可以知道此时诗人内心的烦

9、躁和苦闷,无处可去到了西亭这个地方。“他乡”点明此时诗人身在异乡。“愁”字点明此时的心情,而“愁”的原因也应该有“他乡”的因素。“思冥冥”引出下面思考的内容。“空羞”是对自己的一种解嘲,自己虽然远离世俗,但并无高尚的节操;转念一想又感觉自己追求特立独行有些可恶。颈联“岁月淹留随日老”是在愁自己因时光的流逝年岁已高,但接下来愁的则是国家“乾坤狼狈几时宁”,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怀,不仅仅愁自己的命运,更关心国家的兴衰。最后“欲知事事今何似”,现在看来都是这个样子,这是对现状的不满意,“万里波涛一点萍”,自己就像是万里波涛中的一叶浮萍,飘摇无定。52015湖北黄冈中学等八校一

10、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代僧人文兆的诗歌,并回答问题。宿西山精舍 文兆 西山乘兴宿,静兴寂寥心。一径松杉老,三更雨雪深。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注第二句中“兴”字,瀛奎律髓刊误本作“称”。(1)试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答:_(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首联哪个词描写的?这四句诗的描写角度又是怎样的?请予以分析。答:_答案(1)首联点题。抒发了“寂寥”的情感,为后文奠定“清静”的感情基调,蕴藏着诗人对西山精舍的喜爱。引出后文对静景的描写。(任意答出两点即可)(2)诗歌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静”(或“寂寥”)描写的。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颈联由听觉角度描写。颔联写看到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

11、路的两旁,三更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已积有厚度。松老雪深,一派静寂。颈联写听到僧人已语息入眠,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磬声入耳,越发衬出精舍之静。诗歌鉴赏这首五律首写“静”感,中间展开,具体写“静”,尾联先呼应开头,写诗人爱其地却欲栖未遂,再宕开一笔,预做天亮时的打算,意脉相连而又开合自如。首联点题,一入精舍,他的最强烈的感觉,便是“静”。此处的静寂,与诗人的“寂寥心”正相符。首联两句,已含蕴着他对西山精舍的好感。中间两联便具体描写这个“静”境。颔联由视觉角度描写:他独自一人,慢慢在精舍内的一条小路上散步,四周万籁俱寂,便是连那松杉之“老”与雨雪之“深”,也透发着不尽的“静”意。颈联自听

12、觉角度描写,更深人静,兼风雪之夜,故说磬声“沉”;低沉的磬声尚能传入他的耳鼓,益发衬出精舍之静。因此尾联便道,听说西山精舍外双峰奇绝,便要待天亮时饱览一番。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读文选诗九首(选一)清舒位云浮鸟倦早怀田,乡里儿来巧作缘。仕宦中朝如酒醉,英雄末路以诗传。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只有东坡闲不过,加餐遍和义熙年。注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这首诗是诗人阅读其中编选的陶渊明的诗后,有感而作。舒位,清代诗人,一生坎坷,曾九次参加会试考试,皆不中,遂绝意进取,游食四方,以馆幕为主。(1)根据诗歌内容,诗人写了陶渊明的哪些方面?有何用意

13、?答:_(2)“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一联刻画了陶渊明怎样的形象?答:_(3)后人评价舒位的诗风格博丽奇崛,尤善典故,句法奇迥,情浓意丰,请从用典、修辞、意象等方面,任选两个加以赏析。答:_答案(1)诗人写了陶渊明的生平事迹、诗文作品、思想性格和人品志趣等。高度评价陶渊明的诗歌和理想,深挚同情其壮志未酬终老田园的遭际,也有自伤之怀。(2)这一联通过展示陶渊明心中和笔下的理想社会图景以及理想的精神生活境界,刻画出一个追求理想境界、向往美好生活、精神生活丰富的人物形象。(3)用典:“云浮鸟倦”出自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乡里儿来”暗含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情。比喻:以酒醉比喻陶渊明在朝做官的独特作风,不仅写出陶渊明嗜酒,而且表现其以醉眼睥睨官场龌龊,借醉心以暂时忘却人间炎凉的“大隐”态度,既勾勒出陶渊明潇洒飘逸风流自赏的形象,又曲折传达出狂放、傲世的性情,心态。意象:诗人精挑“云”“鸟”“桃花”等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巧妙组合,含蓄地展现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和理想境界,可谓简略高妙,不见斧凿痕而获深邃意。(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