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448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新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综合检测(十三)人民版(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2016浙江五校联考)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选C。抓住关键信息: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众人皆因自身的才

2、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儒家强调贵贱有序,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道家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美国精神”与墨家兼爱、尚贤的思想相近,故C项正确;法家强调严刑酷法,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2(2016稽阳联谊学校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此叙述正确的是()百家争鸣,指的是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之间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儒家和法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这些学派的思想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ABC D解析:选

3、D。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道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故错误,由所学可知叙述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3西汉时期,太学开设并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这反映出儒学教育()A课程设置多样化 B由精英化走向世俗化C向社会下层扩展 D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解析:选D。太学课程设置均是儒家经典,不能体现多样化,故A项错误;太学教育主要还是贵族化,没有走向世俗化,故B项错误;太学是集中于中央教育机构,没有向社会下层扩展,故C项错误;太学开设讲解的课程体现儒学教育逐步官方化和制度化,故D项正确。4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

4、”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解析:选C。材料的意思是“改变纪年、服色和制定礼乐制度,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不同,但顺天应人的想法是相同的,都最终归一个大治的目的”,体现了董仲舒“春秋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故A项错误;在西汉中期,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纲五常学说,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5、。5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A韩非 B陆九渊C朱熹 D王守仁解析:选C。根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这一信息即可判断C项正确。朱熹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6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相传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君子

6、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A BC D解析:选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与材料信息“孝”不符,故错误;“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与材料信息“战陈无勇,非孝也”相符,故正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要涉及“义利观”,与材料信息“孝”不符,故错误;“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与材料信息“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相符,故正确,综上所述,选择D项符合题意。7朱熹指出:“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

7、倒,无有是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佛学有其合理之处,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家B佛学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不如儒家学说逻辑严谨C佛学有独到见解,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无是处D佛学杂乱无章,不可能对儒家学说的新发展有所贡献解析:选A。“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说明佛学有其合理之处,“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说明佛学不能指导实际,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儒家学说逻辑严谨”,故B项错误;佛学并非一无是处,而是“见处则尽高明脱洒”,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是三教合一的结果,佛学对儒家的发展是有贡献的,故D项错误。8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母刘氏在人泽坡休息,梦中与神人相遇后怀有身孕,生刘邦;

8、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出现了“红光满屋”的怪异现象。这表明统治者()掩饰自己出身低微以取得上层支持制造天命观以树立君主的政治权威美化改朝换代行为为顺应天意之举宣扬迷信思想为实行愚民政治服务A BC D解析:选B。汉高祖、明太祖此时已经成为统治者,不存在“取得上层支持”的现象,故错误;统治者通过这些怪异现象制造“受命于天”的天命观,以树立自己的政治权威,故正确;汉高祖、明太祖都是新朝代的建立者,制造天命观以美化其改朝换代行为是顺应天意之举,故正确;统治者的宣传与实行愚民政治无关,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9一日某思想家辗转难眠,突然他在恍惚之中,呼喊狂叫,从床上跳了起来。然后他回顾心中记得

9、的“五经”中的话,印证他的新认识。他发现“五经”之言与他的认识完全相合。该思想家由此得出的认识是()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解析:选C。“回顾心中印证新认识”体现了内心反省的信息,属于心学范畴,故C项正确;A、B两项是理学思想主张,故排除;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属于李贽反对理学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中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0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

10、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A启蒙运动陆王心学 B文艺复兴宋明理学C宗教改革宋明理学 D文艺复兴汉代儒学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希腊罗马作家”、“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可知符合文艺复兴的特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上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中国8世纪之后是唐宋时期,正是理学兴起和发展的时期,故B项正确。11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李贽时说:“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11、。”材料中的“环境”特指()A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B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解析:选A。材料中“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信息说明是从政治角度阐述李贽生活的时代环境,结合明清时期史实可知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故A项正确;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2“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亦尊,儒者颜亦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

12、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下列观点与他相近的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C“孔子为教化之主,而一切道德之源也。”D“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解析:选D。从诗中可知龚自珍认为,儒家只是九家中的一家,并无特殊之处,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都有其符合真理的一面,不需要依附儒术,后代儒家的地位被愈抬愈高,儒者的脸皮也愈来愈厚。A项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独尊地位,故A项错误;B项主张维护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故B项错误;C项主张维护孔子的权威,故C项错误;D项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思想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对儒家的

13、正统地位发出挑战,故D项正确。13(2016太原模拟)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解析:选C。题干的意思是: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救世”,即大丈夫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这说明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

14、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解析:选D。“评议国政是非”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宣扬理学道统”结合所学可知不符合黄宗羲的思想,故B项错误;“培养科技人才”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离城聚落,蒙师相礼以革习俗”可知黄宗羲寄望学校能够引导地方风俗,故D项正确。15(2014高考广东卷)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

15、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材料的内容和明清科举取士的内容。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当时理学占统治地位,科举取士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材料中贾父强调四书的重要性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孔子的地位发生动摇,也没有反映富家子弟弃儒从商,故排除B、C两项。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反映了清代生活,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40分)16(22分)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的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过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