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313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精讲五 生命活动的调节 满分冲刺(十二)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一、选择题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有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再进入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的细胞途径是【答案】D【解析】图中为淋巴,为血浆,为组织液,为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A项错误;呼吸作用在细胞内进行,因此呼吸酶分布于细胞内,B项错误;抗体对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起杀伤作用,不进入细胞内,而是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或者淋巴,C项错误;血浆中的氧经毛细血管壁扩散至组织液中,然后扩散至组织细胞内

2、,D项正确。2.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C【解析】剧烈运动时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过少,会造成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佝偻病患者体内Ca2+缺乏,所以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中暑是由于体内热量积累过多,不易排出体外,超出了内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体温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

3、有体液调节,所以C项错误。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m的颗粒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C.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答案】C【解析】肺泡直接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A项正确;过敏反应中产生的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的表面,是异常的体液免疫,B项正确;人体血浆的pH是相对稳定

4、的,处于7.357.45之间,不会因为酸性物质进入血浆而发生剧烈变化,C项错误;非条件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等低级中枢,D项正确。4.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下降B.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C.胰岛素只能通过增加糖的去路降低血糖浓度D.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都会减少【答案】B【解析】血浆中因有缓冲物质存在,pH不会显著下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是主动运输过程,主要与膜上载体和ATP有关,而细胞中ATP主要来源于线粒体。胰岛素能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

5、存降低血糖,也能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来降低血糖。切除垂体后,垂体合成分泌的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会使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5.在抗震救灾中,发现有些在废墟下由于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但仍保持清醒的幸存者,当移开重物被救出后,却因肌肉大量释放的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结果造成人压着没事,救出来后最终因心肾功能衰竭而不幸去世的情况。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使血液中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

6、动C.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D.心肾功能衰竭是由于遇难者血浆渗透压过低所致【答案】D【解析】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A正确;有些刚被救的伤者,因为缺水或细胞破裂,其内环境稳态已经遭到破坏,无法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B正确;因为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C正确;心肾功能衰竭是因为遇难者血浆中出现了大量肌红素、钾等,使血浆渗透压升高所致,D错误。6.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发挥作用时,必须有抗体的参与B.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C.病毒侵入人体后

7、,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记忆细胞可与再次入侵的病原体结合,从而直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答案】C【解析】吞噬细胞可以非特异性地吞噬外来异物,不需要抗体参与,A错误;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B错误;病毒侵入机体,需体液免疫阻止扩散,再需细胞免疫进一步消灭,故可产生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正确;记忆细胞被再次入侵的病原体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所以记忆细胞不能与病原体结合抑制它繁殖,D错误。7. 某研究小组同学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如下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

8、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A、B、C三组兔子第二次注射的物质依次是( ) A. B. C. D.【答案】C【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进入人体后会逐渐被甲状腺吸收利用,题图的纵坐标为甲状腺的放射量,第一次注射后4天的曲线先上升后下降,说明甲状腺激素合成后逐渐释放进入血液,4天后注射无放射性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通过反馈调节使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故甲状腺内的放射量下降最慢,维持较高水平,对应图中的C组曲线;若4天后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会促进甲

9、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所以甲状腺内放射量下降最快,对应图中的B组曲线;A组为对照组。8.如图表示三种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处在不同海水盐度中时,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当血液浓度超过0.8时三种蟹都不能生存),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甲、乙、丙只有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海水浓度达到0.5时,甲、乙、丙都难以生存调节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丙维持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的能力比甲强A.B.C.D.【答案】C【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在较高浓度的海水中丙也能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故错误;当海水浓度达到0.5时,丙能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能够生存,故错误;在海水浓度

10、相对较低时,乙最先不能调节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故正确;丙在0.5左右的相对海水浓度能维持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此时甲已经失去了调节能力,故正确。9.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特

11、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项错误;在第一次注射后,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变异是不定向的,鸡霍乱病原菌不能诱导存活鸡产生定向的抗性变异,B项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项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项错误。10.下图中X、Y、Z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切除Y,则Z的重量不变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C甲对Y、乙对Z

12、、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D.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答案】D【解析】题图表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腺体X可能为下丘脑,Y可能为垂体,Z可以为甲状腺等腺体。若切除Y,则促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Z发育,会使其重量改变,A项错误;X和Y之间不仅可以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还可以通过神经调节相联系,B项错误;甲对Y、乙对Z起促进作用,丙分泌过多时对X和Y起抑制作用,C项错误;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促甲状腺激素)和丙(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身材矮小,因为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Z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D项正确。11.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

13、下列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B.外界环境温度下降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的酶的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C.垂体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D.寒冷和低血糖刺激可以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答案】D【解析】肾上腺素不是分泌蛋白;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体内温度不变,酶活性不变;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肾上腺素与体温平衡和血糖平衡有关。12.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1),在图l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

14、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在图2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A. B. C. D.【答案】B【解析】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膜上电位为内负外正,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为正,当受到适宜刺激时,神经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为负,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为。二、非选择题13.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促进 合成分泌ACT

15、H,从而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 。(2)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过多时,可以通过 调节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 (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3)进入人体的病毒能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功能。IL-2也能刺激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 。【答案】 (1)垂体 效应器 (2)反馈(或负反馈) 胰岛素 (3)细胞 防止免疫反应过度【解析】(1)下丘脑通过促激素释放激素(如CRH)控制垂体分泌促激素(如ACTH),促激素促进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这是激素调节的分级调节;应激状态下,下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