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六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36讲 现代的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197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六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36讲 现代的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六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36讲 现代的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六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36讲 现代的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六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36讲 现代的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六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36讲 现代的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六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36讲 现代的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历史 专题十六 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的文化与科技 第36讲 现代的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六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及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36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必修31(2016成都摸底)下图为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题词。该方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A中共七大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选C。“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背景是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项正确;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A项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B项错误;D项发生于1978年12月,与题干“背景”不符,D项错误。2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

2、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该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解析:选A。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由“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可知C项是错误的。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3(2015绍兴模拟)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在阐述毛泽东提出的一项方针时指出:“文艺工作,如果一花独放,不论

3、那朵花怎么好,也是不会繁荣的。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春秋旧中国时代同现在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提出这一方针的主要目的是()A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B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C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学艺术水平D指出文艺工作要为工农阶级服务解析:选B。由“文艺”“独立思考的鼓励”“自由讨论”“学术”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方针的目的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故B项正确。4(2016江山实验中学模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

4、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解析:选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主要是学术上观点的自由阐发,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是针对诸侯国国君的治国理念,故选D项。5(2016桐乡茅盾中学摸底)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地的是()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解析:选D。由“吴刚”“嫦娥”

5、可得知此诗所描述的“浪漫情景地”在月球,备选项中只有运载火箭技术能帮助人类接近月球,故选D项。6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选A。据时间信息“1965年”,再结合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表态,说明毛泽东主张“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7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

6、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这说明()A中国科技已处于全面领先地位B发展以上科技主要是国防的需要C上述科技开创了中国科技新的时代D上述成就均是学习外国科技的结果解析:选C。上述成就说明中国的尖端科技取得了一定成就,A项中的“全面领先”错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属于生物技术,与国防关系不大,并且其是首创,B、D两项错误。8(2016江山实验中学模拟)下图是新中国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在时期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B“两弹一星”成果都是在时期取得的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时期内不多的成果D时期中国研制出超级计算机解析:选B。“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7、,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其成果的取得不全在时期,B项说法错误,故选B项。9(2016丽水模拟)方针、口号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关于下列方针、口号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A BC D解析:选D。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于1977年5月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于1988年提出;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按照时间排序是,选择D项符合题意。10“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没有人永远留在摇篮里。”中国人走出自己的摇篮,

8、开始蹒跚学步确切指()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C我国自行研制歼10战斗机D“神舟5号”遨游太空解析:选D。本题考查我国载人航天的相关史实,考查对材料的准确理解能力。“走出自己的摇篮”指中国人离开地球走向太空,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神舟5号”遨游太空,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符合题意,故选D项。11(2016金华十校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重大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神舟5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A BC D解析:选C。“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

9、是1970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是1967年,“神舟5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是2003年,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是1973年,依据时间排序是,选择C项符合题意。12(2016嘉兴调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关于这一战略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1995年做出的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明确提出B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这一战略提供了理论基础D这一战略的实施推动了“863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的出台与实施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是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

10、提出的标志,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理论基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863计划”于1986年启动实施,早于“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3(2016安徽江南十校摸底考试)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10”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C全国人民的支持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解析:选B

11、。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但高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一定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故选B项。14(2016广东湛江调研)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

12、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指出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2)据材料二说明德国此时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3)据材料三,列举我国科

13、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抓住材料一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来分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1500年以前,我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一半,而1500年以后,我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的比重明显降低,且远远落后于世界,由此可得出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第二小问注意审题,题干要求“根本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来概括即可,从“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和“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背景抓住材料二中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3)联系所学列举作答即可。答案:(1)变化: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渐衰落)。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2)措施: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背景:德国完成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3)成就:“神舟”系列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之旅成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