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140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2016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框中1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冰C矿泉水D雪碧饮料3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4下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5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木炭在氧

2、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碳酸受热产生二氧化碳D“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水B过氧化氢C二氧化锰D空气7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铜绿B往试管中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用纸槽将粉末送入试管中8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之比大约是( )A1:4B1:5C4:1D5: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B二氧化碳只占空气体积的0.03%,可有可无C生命活动离不开氧气D过滤得到的水是纯净水10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等4瓶气体的正确方法( )A分别加入适量石灰水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C将气体

3、分别通过灼热的铜网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二、非选择题含8小题,每空2分,共70分11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通常为白色晶体,有氨臭味,能溶于水36以上分解为二氧化碳、氨和水,60可分解完酸(盐酸、醋酸等)会和碳酸氢铵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会和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生成氨气(1)文中叙述的碳酸氢铵的物理性质有_(2)根据短文描述,在保存或施用碳酸氢铵时应注意的事项是(任写一点)_12(1)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以用_区分硬水,硬水可以通过_的方式转化为可供饮用的水(2)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可观察到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紫色红色紫色”溶液变成

4、红色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_,加热后溶液变紫色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3)实验室长期存放石灰水(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的试剂瓶内壁上会形成一层白色物质,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的缘故生成这种白色物质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13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符号:14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里注明基本反应类型(1)铁丝在氧气里燃烧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_)15在电解水的实验中:(1)往水中通电后,可以在两个电极上看到有许多气泡生成,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正、负极生成的气体分别是_和_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组成的(2)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简要叙述操作

5、、现象和结论)_16利用温室生产可保证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所谓温室生产是向大棚中施加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的含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非越多越好(1)塑料大棚中的二氧化碳能参与并促进作物的_作用(2)大棚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什么不是越多越好?请说出其中一点原因_17图是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示意图,请结合图示作答(1)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必须将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到液面下,形成“液封”,目的是_(2)收集二氧化碳方法是_(填装置的序号即可,下同)(3)检验二氧化碳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_,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4)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是用块状金属锌与(稀)

6、硫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你选择_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理由是_18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将集气瓶的容积分成5等份,并作好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燃烧的表达式为_,该实验中红磷要稍过量,目的是_(2)打开止水夹后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以得出的有关空气组成的结论是_(3)实验燃烧所用的红磷不能用木炭代替,原因是:_(4)由此你还可以得到氮气的一些性质(任写一点):_2

7、015-2016学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二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选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框中1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碾米后是米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淘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洗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酒精是新物质,

8、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冰C矿泉水D雪碧饮料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D、雪碧饮料中含有水、碳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B点评: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

9、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这是判断物质种类的基础,要注意理解3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A先熔化B再发出黄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蜡烛燃烧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C均是描述了蜡烛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D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点评:对于新

10、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变化基础上的,所以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4下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

11、星,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气在空气中,产生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5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碳酸受热产生二氧化碳D“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考点: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分解反应,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之一,指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简单概括为“一变多”,其反应的基本形式为:AB+C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

12、碳,属于“多变一”的化合反应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不属于分解反应;C、碳酸受热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点;D、“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C点评:判断分解反应,根据“一变多”的反应特点进行判断,不能只看是不是生成多种物质,还要看是不是只有一种物质反应6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水B过氧化氢C二氧化锰D空气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气单质,水、二氧化锰、过氧化氢中都不含氧分子,只含有氧原子,只有液态空气含有氧气,即含有氧分

13、子进行解答解答:解:A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B过氧化氢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C二氧化锰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D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由大量的氧分子构成,故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7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铜绿B往试管中倾倒液体C点燃酒精灯D用纸槽将粉末送入试管中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固体加热的要求来分析;B根据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来分析;C根据点燃酒精的原则来分析;D根据药品的取用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错误;B向试管中,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