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作业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107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作业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作业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作业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作业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作业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作业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时作业18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新人教版必修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8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走合作化道路 B没收为国营企业C全行业公私合营 D资本家自愿捐献解析:依据材料“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信息可知建国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答案:C2(2017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3”,建国初期的中国面临着内部经济恢复和建设、外部帝国主义的封锁和鼓励,为此提出“一化三改”,优先发展重工业,故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实行配给制,提高农民积极性是错误的,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是在1956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是在改革开放后,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

3、2017河南省周口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抽测调研)195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表明当时的新中国()A经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 B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C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 D民众对改造积极性高解析: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中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一化三改造,但是到1956年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4、”可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超出原先设定的步伐,故C项正确;民众积极性高材料缺乏论据,故D项错误。答案:C4(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考试)三大改造后,陈云指出:“节制资本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特别是一九五三年以后,对工业实行统购统销,商业自上而下派货,农产品独家收购,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主要是产品品种减少,质量下降。这种消极因素过去就有,现在应该取消。”依据材料可知()A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已成熟B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全面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D社会主义改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解析:20世纪50年代

5、中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机还不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挥自由市场的作用,当时还未建立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市场管理很严格,带来了消极因素”,材料提出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消极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社会主义改造后确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消极因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5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人均粮食产量比1913年还要低。同年,中国各地的粮食供应紧张。这一时期中苏两国农业出现的问题()A制约了中苏两国工业的发展B导致了市场经济模式产生C催生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

6、的实施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3年”,当时苏联处于斯大林模式下,中国正在进行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两国都优先发展工业,对农业的投入不够,最终制约了中苏两国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6(2017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指出:“我们对中央提出的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方针要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不要把它片面化、绝对化只有这样,才不致于犯右倾保守或急躁冒进的错误。”这篇社论()A开始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助长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开启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D认识到三大改造中存在“左”的倾

7、向解析: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8年出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就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提到的文章,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重点强调反对急躁情绪,即重点强调反对“左”倾错误,而此时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故D项正确。答案:D7刘少奇1963年时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显露解析

8、:经过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导致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材料中“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等信息表明部分领导人已经开始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D项正确。答案:D8(2017昆明市检测)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 000万以上,1961年减少1 000万人。这项计划得到坚决贯彻。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 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 ()A消除了“左”倾错误 B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C

9、利于稳定市场缓和局势 D使工农业指标趋于合理解析:由于“大跃进”等“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减产粮食缺乏等问题,材料中的措施是对其的纠正,但没有消除“左”倾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减少了城镇人口,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反,故B项错误;减少城市人口可以缓和粮食供应不足等“左”倾错误带来的问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工农业生产指标的调整,故D项错误。答案:C9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主要原因是在农业领域 ()A优化了人民公社体制 B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C建立了商品经济体系 D实行了家庭承

10、包责任制解析:据题干材料“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可知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人民公社体制,故A项错误;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对工农业进行调整,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仍然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0(2017四川省普通高考适应性测试)下表是1961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后两年补充计划的报告部分内容。计划时间基本建设投资(亿元)钢指标(万吨)原煤指标(亿吨)粮食指标(亿斤)1961年初1671 9004.364 1001961年

11、底788502.742 7001962年42.37502.52 900此报告的批准表明当时()A重工业投资建设趋于停滞B农业集体化运动深入开展C“左”倾错误得到部分纠正D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解析:材料信息不能说明重工业投资建设趋于停滞,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运动深入开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基本建设投资”“钢指标”“原煤指标”“粮食指标”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倾错误得到部分纠正,故C项正确;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1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

12、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城市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大跃进”的进行C工业化的发展 D国民经济的调整解析:根据时间“1958年”,可以判断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了确保实现工业化的战略顺利实施,国家制定了控制城市人口的户籍法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活动都是为工业化这个中心服务的;国民经济的调整是从1960年开始的,故排除A、B、D三项,答案为C项。答案:C12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

13、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 ()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 D深化经济改革解析: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等信息反映了当时我国物质十分缺乏,中央力图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可联系到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故B项正确;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深化经济改革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

14、(2017南通一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材料二19571965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57196019621965钢产量5351 8666671 223粮食产量3 9002 8703 2003 89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5、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0分)(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