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7006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中考历史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主题二 近代化的起步试题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化的起步命题点1 近代化四大探索事件的辨识(高频)1. (11河南4题)比之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中国的哪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A. 维新运动 B. 辛亥革命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2. (14河南22题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4年之际,洋务军事工业雇用工人约10 800人;洋务民用工业雇用工人约8 000人;洋务矿业雇用工人约20 000人,总计约为39 000人1843年至1893年,中国城镇人口由2 072万增加到2 351万,城市人口比重由5.1%提高至6%。近代城市的数目在增加。河北的唐山,

2、河南的焦作,湖北的大冶,江西的萍乡,台湾的基隆等地,正是洋务派在那里采新法开矿,才发展成为近代城市。材料二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这与哪一运动有关?(2分)(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说明这一变化与上述运动之间的关系?(3分)(3)请举出一个这场运动中所创办的民用企业,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2分)3. (12河南22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

3、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1)材料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2分)(2)这场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在语言文字方面力倡白话文,开展了文学革命,并影响至今。请举出这一时期的一例代表作品。提倡白话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2分)(3)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2分)命题点2 辛亥革命1. (15河南3题)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词唱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

4、旗。”词中的“旧邦新造”是指()A. 维新法令的颁布 B. 中华民国的成立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2. (13河南3题)“19031908年全国注册的新工业公司有265家,平均每年约44家。19121921年注册的公司有794家,平均每年约80家。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商业公司,1914年有169家,1915年增至206家。”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结束了封建帝制C. 带来了社会习俗的变化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1河南23题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成为当时中国先进

5、 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材料二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据材料一,谈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2)结合两则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2分)(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2分)命题点3 近代化探索的领域1. (14河南3题)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

6、:“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A. 学习西方的技术 B. 学习西方的学校教育C. 学习西方的制度 D.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 (12河南3题)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习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 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 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 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探索命题点4 新文化运动1. (14河南4题)“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

7、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A. 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B.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 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D.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2. (11河南5题)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A. 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B.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C. 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命题点5 洋务运动(15河南2题)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

8、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设同文馆,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这段话反映了()A. 封建制度的根本变化B. 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C. 近代化探索由此起步D. 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创办命题点6 戊戌变法(13河南22题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

9、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材料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2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4分)答案:命题点1 近代化四次探索事件的辨识C【考查点】洋务运动 【解题思路】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大批近代工业。(1)城镇人口、城市数量增加。(1分)洋务运动。(1分)(2)农业税

10、收减少,工商业税收(工商杂税收入及其他收入)增加;工商业税收所占比重超过农业税收。(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案必须体现农业税收和工商业税收的比较)洋务运动促进了当时工商业的发展。(1分)(3)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平矿务局等。(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答出其他民用企业也可)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化;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言之成理也可)3. (1)民主与科学;(1分,回答完整,方可给分)新文化运动。(1分)(2)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1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点即可给分)影响

11、:开启民智、文化平民化、传播新思想等。(1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给分)(3)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爆发、科学救国思想的发展等。(2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两点即可给分)命题点2 辛亥革命1. B【考查点】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解题思路】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20世纪初”“旧邦新造”“五色旗”。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20世纪初)发生的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五色旗是中华民国成立之初的国旗,故选B。2. A【考查点】辛亥革命对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解题思路】题干材料对两个时间段“19031908年”和“19121921年”的新公司注册数量进行了比较,

12、同时特别强调了1914年和1915年两个时间点10万元以上资本的商业公司数量的增加。可以看出1912年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民族工业起到了刺激作用,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感到“实业救国”的可行性,所以民族工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故选A。3. (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2分)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分)(2)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3)先进理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

1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先进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等。(2分,任意两点即可给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命题点3 近代化探索的领域1. C【考查点】近代化探索【解题思路】郑观应在材料中所言内容的落脚点是“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他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A、D两项材料中未体现;B项不是他强调的内容。故答案选C。2. B【考查点】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解题思路】根据题干所给的信息“第二次反思”可知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第一次反思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故选B。命题点4 新文化运动1. D【考查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解题思路】材料反映了女学生对传统的封建礼教从怀疑、

14、争论到以实际行动进行反抗的过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反映了在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思想大潮的冲击下,传统的封建观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怀疑。故选D。2. B【考查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解题思路】题干表述意为辛亥革命后人们还是传统的封建思想,这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也是新文化运动必然发生的原因。故选B。命题点5 洋务运动C【考查点】洋务运动的影响【解题思路】题干中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时期为了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的需要,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和同文馆,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始,C项符合题意。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始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第一所近代高等学府是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故选C。命题点6 戊戌变法1. (1)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1分)(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2分)(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政治改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