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综合测评鲁人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995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综合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综合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综合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综合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综合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综合测评鲁人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洞察世道沧桑单元综合测评鲁人版必修(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测评(三)第三单元(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23980118】(1)有关专家建议,除经常通风外,定期对空调散热片和滤网进行清洗已是_。(2)这些_的事情还没有得到解决,你让我怎么能够安心睡觉呢?(3)他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希望来场台风,而台风带来的降水能解决漂流缺水的_。A迫在眉睫当务之急燃眉之急B当务之急燃眉之急迫在眉睫C燃眉之急迫在眉睫当务之急D当务之急迫在眉睫燃眉之急【解析】“迫在眉睫”形容事情紧迫,“燃眉之急”指紧迫的事情。“迫在眉睫”的作用相当于不及物动词,多用作谓语、定语

2、;“燃眉之急”的作用相当于名词,多用作“救”“解”“解救”“解除”一类动词的宾语。“当务之急”是当前应该做的事情中最急需办的事。【答案】D2(2016全国乙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23980119】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

3、、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三个角度设误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搭配不当,“大街”和“启动”主谓不搭配。C项,成分残缺,“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主语不能是“实时性”,应在“是通过”前面添加“新媒体”。D项,句式杂糅,“兼有特点”与“受影响”杂糅,应为“又兼有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或“又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无证驾驶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且_他人作伪证。构成交通肇事罪

4、、妨害作证罪,应当受到处罚。(2)受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不断_的影响,不少韩国人在出行时,因为害怕被传染而不敢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3)由于缺乏经典文化的支撑和指引,目前一些充斥荧屏的影视剧肤浅可笑,我相信那些编剧_连红楼梦都不曾读完过。A支使蔓延大致B指使蔓延大概C指使曼延大致D支使曼延大概【解析】指使: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事。偏重指出主意的人在背后不露面。支使:命令人做事。根据语意,选用“指使”。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散。曼延:连绵不断。根据前面“疫情”一词,选用“蔓延”。二者都有“不确定”的意思。“大概”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猜测;“大致”指大体上,基本上。根据语境,选用“大概”

5、。【答案】B4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导学号:23980120】红楼梦是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每一个读懂它的人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牵动,恨不能与其生,与其死,但也必须进得去,出得来。_。今天的青年人虽不致如此迷眩,也须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进得去也出得来才好。文学的美常常是在最细微处令人拍案叫绝的,不进到书中去怎能体会到?据传清代有一商人女儿读红楼梦入了迷,竟至卧床不起,她的父母把书烧了,她在床上大哭道:“奈何烧杀我宝玉!”这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典型了。所谓出得来,就是说不要被书中所表现的儿女之情“迷眩缠陷”。所谓进得去,当然是

6、指充分欣赏红楼梦的文学美,充分体会曹雪芹笔底的波澜、笔端风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的一颦一笑。ABCD【解析】根据文意,首先应介绍“进得去”“出得来”。故,最后总结并提出观点,即。【答案】B二、阅读理解(4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导学号:23980121】俏语谑娇音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 忽见人说:“史大姑娘来了。”宝玉听了,抬身就走。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只见史湘云大笑大说的,见他两个来,忙问好厮见。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

7、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又来自己纳闷。”林黛玉道:“你管我呢!”宝玉笑道:“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了身子呢。”林黛玉道:“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宝玉道:“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林黛玉道:“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 你长命百岁的,如何?”宝玉笑道:“要象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黛

8、玉忙道:“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宝玉道:“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正说着,宝钗走来道:“史大妹妹等你呢。”说着,便推宝玉走了。这里黛玉越发气闷,只向窗前流泪。没两盏茶的工夫,宝玉仍来了。林黛玉见了,越发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宝玉见了这样,知难挽回,打叠起千百样的款语温言来劝慰。不料自己未张口,只见黛玉先说道:“你又来作什么?横竖如今有人和你顽,比我又会念,又会作,又会写,又会说笑,又怕你生气拉了你去,你又作什么来?死活凭我去罢了!”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 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 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

9、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 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宝玉笑道:“何尝不穿着,见你一恼,我一暴燥就脱了。”林黛玉叹道:“回来伤了风,又该讹着吵吃的了。”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顽,我好容易来了, 也不理我一理儿。

10、”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幺爱三四五了。”宝玉笑道:“你学惯了他,明儿连你还咬起来呢。”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宝玉不等说完,忙用话岔开。(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段黛玉冷笑是恼宝玉刚才跟宝钗

11、在一起。B第段黛玉冷笑是恼史湘云称赞宝钗。C“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可知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轻易不说一句话。D“亲不间疏,后不僭先”,宝玉认为宝钗是自己的亲戚,又是先来的,自己理当同她走近点。E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第段对宝钗的刻画主要是通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解析】C项,“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轻易不说一句话”的说法有误;D项,宝钗是后来的,并非先来,“亲”是“亲近的人”的意思,而非“亲戚”的意思;E项,第段中没有对宝钗的语言进行描写。【答案】AB6试概述选文中林黛玉心理变化的过程。(4分)【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文中对林黛玉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做概括。【答案】恼怒

12、埋怨体会“亲不间疏,后不僭先”关心。(每处1分)7选文中史湘云出场不多,但也可以从中看出其性格特点,试加以分析。(4分)【解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应结合人物的语言、行为等方面的描写作对应概括。【答案】第段中写“史湘云大笑大说的”,可见她性格开朗活泼。第段写史湘云在黛玉面前夸宝钗,又可见她口无遮拦、直率坦诚。(每处2分)8第段中黛玉、 宝玉关于“死”的一番对话,与黛玉的命运有无联系?请说说自己的看法。(5分)【解析】解答时应注意联系林黛玉的生活经历作分析。【答案】黛玉一生气,就要说“死”,这暗寓了她的悲剧命运。(2分)她年纪轻轻,母亲已过世,而且她体弱多病,心情抑郁,在情感纷争中渐渐难以支撑,

13、终于“魂归离恨天”。(3分)(二)下面是雷雨中的两个片段,读后完成912题。(25分)【导学号:23980122】片段一(选自第一幕,周朴园认为繁漪的不顺从是因为有神经病,逼她喝药的情景):周朴园(向四凤)倒了来。四凤走到左边倒药。周冲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繁漪(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四凤放下药碗。周朴园(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繁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繁漪(声颤)我不想喝。周朴园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

14、前去。周冲(反抗地)爸!周朴园(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周朴园说,请母亲喝。周冲(拿着药碗,手发颤)爸,您不要这样。周朴园你说什么?周萍(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周冲(含泪,向着母亲)你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爸的气是不会消的。繁漪(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周朴园(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繁漪(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周朴园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萍爸!我周朴园去,跪下,劝你的母亲。周萍(走至繁漪,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周朴园(高声)跪下!周萍(望着繁漪,繁漪泪痕满面,周冲气得发抖。)周朴园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