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993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9报任安书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任安书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望:埋怨婴金铁受辱 婴:缠,绕B积威约之渐也 渐:逐渐形成的状况视徒隶则心惕息 惕:惊惧C权倾五伯 倾:超过恨私心有所不尽 恨:遗憾D特以为智穷罪极 特:只是幸勿为过 过:过错【解析】D项,过:责备。【答案】D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23980129】A流俗之所轻也而用流俗人之言B或重于泰山 定计于鲜也C魏其,大将也 殆为此也D而用流俗人之言 退而论书策【解析】C项“也”都为语气助词,表判断。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B项,介词,比/在;D项,连词,表转折/表顺承。【答案】C3下列各

2、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衣赭衣,关三木B刑不上大夫C太上不辱先D略陈固陋【解析】A项,每一个“衣”名词作动词。C项,“辱”使动用法。D项,“固陋”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导学号:23980130】A且西伯,伯也B灌夫受辱于居室C至激于义理者不然D屈原放逐【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答案】A5名句默写。(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_。(2)诗三百篇,_。(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成一家之言。(4)虽万被戮,_!【答案】(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通古今之变(4)岂有悔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3、,完成69题。【导学号:23980131】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

4、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

5、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注】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B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C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D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解析】“言出而罪至”与“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与“为此则受祸”结构相

6、同,是并列关系,应分别断开,据此排除A、B、C三项。【答案】D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才原指才之秀者。宋代凡应举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的,都称为秀才。B仆,是古代男子对自己的谦称。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D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解析】D项,“会试”应为“殿试”。【答案】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

7、界。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解析】C项,“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错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作者写时文获得赏识和荐举。【答案】C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译文:(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译文:【答案】(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

8、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参考译文】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让你屈尊过访。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册,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寄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江陵府回夷陵县,又带来你的信。我是个获罪的人,大家都厌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就可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殷勤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是由于你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吧。然而承蒙你索取我

9、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相关部门,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的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我年幼时,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穷究经书,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只是泛泛地浏览些书史,姑且追随世俗作些所谓“时文”,那都是在经传中穿凿剽窃,东拼西凑,造出些轻浮浅薄的文字,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

10、卓越而自成一家的言论。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列名在众人的前面。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出便召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效果鲜明呀。时文虽说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你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向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

11、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风气大变。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你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博取荣誉,如果达到最佳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既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却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就是这个原因。易经的困卦说:“有言不信。”这是说,人在困境中,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了,怎么能够被你所取信呢?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是那样恳切,不敢不予答复。希望你体谅我。10以“司马迁”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要求连贯简明。【导学号:23980132】人们理所当然地敬仰颂赞司马迁,因

12、为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他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变换句式的能力。做题时首先要注意分析原句的句意和句子间的关系,使重组后的句子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流畅。需要注意的重点语句是“他是不屈的”“他以公正之笔”,他如何不屈?他如何公正?是先不屈,还是先公正?明白了这些,句间逻辑关系不难梳理。其次,一定要以“司马迁”开头,语言简洁明了,但注意不要漏掉信息,不要改变原意。【答案】司马迁是不屈的,他没有低下高贵的头颅,没有弯曲正直的脊梁,他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以公正之笔为后人留下了可读可信的历史,他理

13、所当然地受到了人们的敬仰颂赞。11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导学号:23980133】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_、_。(2)人文的史学观:_、_、_。【解析】这道题要求分别提取有关“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和“人文的史学观”的关键词,我们就只能去寻找能表明这两种史学观特点的词语。这就意味着我们没必要跑到前两句去找。我们还要意识到,既然是两种对立的史学观,那两组关键词在语义上就应该是相反的。这其实是题目的一个隐含要求。【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12请你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相关信息,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导学号:23980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