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935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课 题荷塘月色一.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本文是苏教版必修二一花一世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属于精读文,但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二.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一年级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高一学生认识问题仍较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

2、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三.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2)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

3、的运用。(本文构思巧妙,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语言优美,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3)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本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是本课的重点。通感的修辞手法学生第一次接触,也要作为一个重点来讲。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

4、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据注释自行解决。五、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如下学习方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质疑法等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

5、言,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六、教学媒体设计:v 第一部分: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成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v 第二部分:多媒体朗读课文,展示图片,欣赏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v 第三部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整体感知,分析课文四、五、六三段的赏析。本文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完成教学重点。v 第四部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进行本课小结,突破教学难点。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设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释题,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重点赏析4-6段,品味

6、作品的语言和比喻、通感、叠字的运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多媒体运用设计激趣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轮圆月,我们的主人公心情郁闷,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像一幅静谧、安详、优美的图画。作者将这幅画给我们描摹了下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们读他的文章就像看到了那幅画一样。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显示配乐的荷塘景色,板书课题。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教学内容师生互动多媒

7、体运用设计激趣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力求创新,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今天我们就带着深深的敬意走进清华园的荷花池,去领会朱自清先生妙笔回春之神奇。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出示课件,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作者那不食嗟来之食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知感知1.多媒体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

8、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要求:(1)标出自己读得不准字音。如曲,读第一声;似,与似的在一起时读卷舌音。(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感受和认识,并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同时教师可提供以下问题供同学思考:(1)(A)文中所写的景物有哪些?(B)文中内容直接与题目相照应的段落有哪些?(2)分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认识及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参与交流讨论。(3)教师主导,师生互答。(视具体情况,就讨论未决的问题在更大范围之内展开讨论,仍以学生为主。)主导问题:(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

9、子是哪一句?(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明确这些问题后,从4-5段切入)多媒体范读课文,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学生轻声朗读,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配以轻音乐。品读赏析1.局部研讨,欣赏朱自清笔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1)教师点名请朗读水平好的学生示范朗读,也可鼓励学生自告奋勇来朗读。(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

10、当学生有了心得之后,读相关的语段感情就要充沛、真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鼓励、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动态美、静态美。(1)学生朗读4-6段,借助图片形象直观的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出示课件)(2)用多媒体赏析月色下的荷塘,品味语言的妙处,体会景物特点。(3)用多媒体赏析荷塘月光,帮助学生体会。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品读赏析2.小结

11、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3)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再次明确通感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师点到为止,不作过多的解释,再次出示有关荷花的幻灯片,强化学生的感受,进一步体味文章的意境。多媒体的视听效果,加以音乐的陪衬,学生凭借自身的审美力、想象力,去感悟文章意境的美。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伴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探讨研究(1).“这是一条幽僻的路”一句中“幽僻”如果换成“幽静”好不好?为什么?(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句中的“泻”表达的其实就是“照”的意思,作

12、者为什么不用“照”而用“泻”呢?(3).“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达作用?(1)不好。“幽僻”既有“幽静”的意思,又有“偏僻”的意思,而“幽静”只能表达一个意思。“幽静”只有在心情悠闲自在时才能体会得到,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而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悠闲自在。“幽僻”尤其是“僻”恰倒好处地衬托出了作者孤独郁闷的心情(2)因为作者已经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泻”而不能“照”的(3)说明动作很小心,作者不愿惊动家人阅读欣赏45段基在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用幻灯片展示探讨内容)阅读欣赏45段基在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用幻灯片展示探讨内容)课后作

13、业中国古诗中“月”的意象及其含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用多媒体朗读苏轼水调歌头并用幻灯片展示八、教学结构流程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1合作探究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作业布置课件5探究二课件4探究一课堂总结精讲点拨拓展延伸课件6品读赏析自读课文范读课文感知课件2激

14、趣开 始结 束探究三课件6课件3九、教学反思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完全符合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十、教学专家点评: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节节课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语文教学的多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关键的语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品味、鉴赏,感悟是灵动的,具个性色彩的;配乐朗诵,动画欣赏随文入境,营造美的氛围。研究作者与创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与价值取向,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与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