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916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词流韵学业水平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测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过关(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终老不复取B偭规矩而改错C举动自专由 D蒲苇纫如丝解析:A项,“取”通“娶”;B项,“错”通“措”;D项,“纫”通“韧”。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进退无颜仪 仪:容貌B幸可广问讯 幸:幸而C供养卒大恩 卒:终,尽D处分适兄意 适:适合,依照解析:幸:希望。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B.C. D.解析:C项两个“顾”都作“回头看”讲。A项第一个“信”当“确实”讲,后一个“信”是名词,信使,指媒人。B项第一个“

2、谢”当“辞别”讲,第二个“谢”意思是“告诉”。D项第一个“相”是副词,互相;第二个“相”是代词,你,指焦仲卿。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B项“以”都当“把”讲,介词。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指“芙蓉”。C项介词,于,在;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D项副词,互相;副词,偏指一方。答案:B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不吾知其亦已兮 B步余马于兰皋兮C谣诼谓余以善淫 D鸡鸣桑树颠解析:A项为宾语前置句,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答案:A6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做1小题,共选做3小题)(1)总角

3、之宴,言笑晏晏。_,_。(诗经氓)_,_。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2)_,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并序)羁鸟恋旧林,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3)山不厌高,_。(曹操短歌行)屈平词赋悬日月,_。(李白江上吟)答案:(1)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举手长劳劳池鱼思故渊(3)海不厌深楚王台榭空山丘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78题。(6分)月 杜甫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故故:常常,频频。7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_答案: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

4、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8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分)_答案:“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5、,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

6、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注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朱家、郭解:二人都是汉代著名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闾里:乡里。宗:推崇,归附。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每喜戴之。谪:降职。使酒:酗酒任性。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时作者任凤翔签判。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推崇B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节、行为C方山子傥见之欤 傥:或许D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纵马奔跑解析:D“驰骋”在文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答

7、案:D1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B.C.D.解析:A都是连词,表递进。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介词,在/介词,比。D.代词,他的/副词,表推测,大概。答案:A11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下列句子全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2分)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ABC D解析:是描述他的“侠”。答案:C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方山子出身贫寒,

8、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他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解析: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

9、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答案:D13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分)译文:_(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4分)译文:_(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译文:_答案:(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2)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3)(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吗?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

10、崇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并)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

11、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照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常常假装疯癫、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8题。(16分)焚驴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