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876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8兰亭集序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解析】D项,“悟”通“晤”,面对面。【答案】D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 觞:酒杯B所以游目骋怀 骋:放开、敞开C虽趣舍万殊 趣:趋向,取向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到【解析】D项,致:情趣,情致。【答案】D3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94890064】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解析】A项,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余

2、三项均为代词。【答案】A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现象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9489006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足以极视听之娱齐彭殇为妄作引以为流觞曲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犹不能不以之兴怀A/B/C/D/【解析】/依次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用作使动。【答案】A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当其欣于所遇C死生亦大矣D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答案】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导学号:94890066】王羲

3、之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

4、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

5、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

6、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逐步排除错误选项。“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中,“池水尽黑”是完整的主谓句,前面当断开,排除AC两项。“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是两个句子,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答案】B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B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C“王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D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

7、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解析】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答案】D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骠骑

8、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恨。【解析】D项,王述先前在会稽任职,后因母丧又回到郡里。并非“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答案】D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译文:_(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译文:_【答案】(1)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2)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

9、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很被伯父王敦、王导看重。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羲之很喜欢服药

10、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

11、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落在后面。”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回来守丧,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

12、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拜访他,王述深以为憾。语言运用层10下面是一段介绍书法王羲之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30个字。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构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

13、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_【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与运用修辞的能力。考生首先要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题干要求概括其“主要贡献”的要点。相关信息主要是:“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应注意材料用分号所分隔成的三个方面。【答案】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11某校拟制作“走进文化名人”的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王羲之简介,再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王羲之,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在琅玡,后长期居住在会稽山阴。王羲之年幼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十三岁时,去拜见一位大名士,这位大名士看出他将来必非等闲之辈,极力赞扬。长大后,王羲之极善言谈,为人耿直、率真。一次太尉郗鉴派门客向丞相王导求女婿,王家子弟听说有人来择婿,都显得很矜持。但王羲之坐在东边的床上,露着肚皮吃东西,似乎没这回事似的。郗鉴非常赏识王羲之,于是就将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在书法上造诣极高。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从文学角度看,是千古绝妙的好文章。从书法的角度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中的名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对东晋时人们漠视生命、崇尚虚无的思想的有力纠偏。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