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854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杜甫诗三首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5 杜甫诗三首(练)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杜甫很忙我们无须紧张 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爆红网络,而今年又恰逢唐朝大诗人、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诞辰1300周年,因而,这一组让杜甫“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的图片,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因为,被恶搞的是诗圣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对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诗圣哲,我们怎能如此作践呢?但是,我们的这种紧张,是不是“反应过敏”了?从看到的“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无中生有地为杜甫“添枝加叶”时,基本还是能够摆脱低俗的,他们更多地,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嫁接”到这位诗

2、人身上,其中,将杜甫“洋化”成NBA球星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如果着眼于所添加的内容与课本中“原创头像”的关系,那天衣无缝的衔接与那独出心裁的构思,确实能够让我们惊叹于这些学生的想像力之丰富。因而,当我们要批评这些年轻人的胡思乱想时,我们自身就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我们哀叹今天的学生想像力严重缺乏,毫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稍微出格的表现又大加挞伐。我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这位被学生折腾成“很忙”的人是诗圣杜甫,不过,我们也不要忘了,去年就已经有人指出:“高中历史课本古人长相惊人一致。”课本中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竟然长得一样,统一的“倭瓜脸、肿眼泡、鹰钩

3、鼻”,唯一的变化是胡须的形状与长短。虽然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历史人物头像,但是,80后之前的一代又一代人,对此依然是印象深刻,他们戏称:“上了这么多年学,所有人都被骗了。”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杜甫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不再是那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类似杜甫的辛弃疾等古人的头像,都被学生“添枝加叶”过。事实上,这样的“添枝加叶”,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新鲜事,随便翻开一名学生的课本,几乎都能看到他们对课本中的人物或景物进行“改装”的情况,只不过,在网络的推助之下,“杜甫很忙”显得更为社会所知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坦然。“杜甫很忙”只是一种调侃,一种放松,或者是一种宣泄,我们没有必要将其

4、上升到糟蹋圣贤的“高度”。“杜甫很忙”,但我们用不着很紧张。国外,对兴师动众地调侃诺贝尔奖都能宽容,对调侃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能够宽容,我们对学生的即兴涂鸦,为什么就视如洪水猛兽呢?成熟的文化,本身就必须具有包容性与多元性,只要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不变调,“杜甫很忙”,总比“杜甫很闲”要好得多。(选自2012年第6期国学)1下面关于“杜甫很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恶搞诗圣杜甫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学生,从恶搞的情况来看,他们能够摆脱低俗。B不能否认的是,通过恶搞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C不要认为“杜甫很忙”是对圣贤的糟蹋,因为这只是一种调侃、放松,或者是宣泄。D在社会道

5、德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对“杜甫很忙”应该持一种包容的态度。【答案】A【解析】1试题分析:A“他们能够摆脱低俗”说法绝对,应该是“他们基本能够摆脱低俗”。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批评这些年轻人本身也是一种矛盾,因为我们哀叹他们没有想像力,但他们稍出格又忍受不了。B作者认为被恶搞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是诗圣,这是一种亵渎,所以很是痛心疾首。C既然以前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画像长相差不多,那么,其实杜甫只是一个符号。D“杜甫很忙”之所以显得更为社会所知,是因为有网络的推助,其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答案】B【解析】

6、试题分析:B“很是痛心疾首”不当,对象错位,这不是作者的态度,而是有些人的态度。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3根据文章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学时,在自己的教材上给人物随便添加几笔,可能是个眼镜,也可能是绺胡须,其实一般是闲来无事或好奇。B调侃、搞怪名人的情况出现,如果不是恶意,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应该本着一种包容的态度。C杜甫被恶搞也只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一种另类的表达,应该合理引导,不要视为洪水猛兽。D当学生有稍微出格的行为时,不要一棒子打死,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D“因为这是他们创新

7、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以偏概全。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在归纳文章内容的过程中,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含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二、阅读咏怀古迹(其三),完成小题。咏怀古迹(其三)杜 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4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

8、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答案】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解析】试题分析:从“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得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5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有何效果?【答案】 “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

9、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对比反衬: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6“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答

10、案】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位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解析】试题分析: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7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

11、,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答案】不是。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故诗文与诗题是非常相配的。【解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阅读登高,完成小题。登 高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本诗首联写登高的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写镜头,其作用是什么?【答案】写登高见闻渲染烘

12、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解析】试题分析: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本诗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分析其表现了怎样的意境。【答案】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

13、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解析】试题分析: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0从颈联“万里”“作客”“百年”(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身逢

14、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备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解析】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1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答案】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从两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极”,“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15、。【解析】试题分析: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忧心如焚。从两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极”,“恨”是动词“遗憾”,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四、语言运用。12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题干的横线上。_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秉赋。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秉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的论断。考点: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