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837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巨擘(b)殷红(yn)标识(sh) 身陷囹圄(y)B纰漏(p) 惩罚(chn)恫吓(h) 应运而生(yn)C粗犷(un) 角色(ju)铜臭(xi) 酩酊大醉(dn)D木讷(n) 内疚(ji)胴体(tn) 万马齐喑(yn)解析:A项中“标识(zh)”;B项中“应(yn)运而生”;D项中“胴(dn)体”。答案:C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蛾眉甘败下风凭心而论口慧而实不至B妨碍 轻歌曼舞 命途多桀 敏于事而纳于言C脉膊 绿草如茵 杀人越货 无所不用其极D竣工 和言悦色 安马劳顿 防民之口

2、,胜于防川解析:A败拜,凭平,慧惠;B.桀舛,纳讷;C.膊搏;D.言颜,安鞍,胜甚。答案:B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新颁布的物权法指出,物权界线之外,属于公共场所,是公_活动的范围;物权界线之内,是私_的活动空间。华佗不但擅长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_了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要在做手术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办理网上银行对外支付业务时,使用_密码和支付密码的客户,需要保护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以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A权利权力配置登录B权力权利配制登录C权力权利配置登陆D权利权力配制登陆解析:“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所以第二处应选“权利”;而

3、“权力”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用在第一处。“配置”指配备布置,多指物品排列或组合;“配制”是指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作,或为配合主体而制作。“登录”是登记或注册的意思,与句子内容符合;“登陆”有两个意思,一是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二是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连接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B近年连续发生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不法行为。C这一地区恶劣环境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4、,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人口入迁和矿业开发,这一流域的植被就渐遭破坏。D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解析:A毁家纾难:倾尽家产以解救国难。纾,解除。B.耸人听闻:指本无事实,故意编造夸大之语使人震惊,这里的使用与下文情理不合。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性词,比喻某一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期酝酿、积累的结果。D.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答案: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竹画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之一,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概。B研究禽流感的目的,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对禽流感进行

5、预防,减少禽流感造成的损失。C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D观察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在经过出口拉动型、投资拉动型增长之后,2010年将开始注重增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消费的拉动力。解析:A“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的是“竹子”而非“竹画”;B.“目的”与“是为了”重复赘余,用“目的”就不可用“为了”;C.搭配不当,应当是“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队员的美国队”。答案:D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

6、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

7、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8、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6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鸿雁身大体重,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C鸿雁健

9、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解析:C“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应是“鸿雁随阳”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的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C项雁的特点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学生做此题要有一定的审美感受和识别能力。答案:C7下列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 )A列序横空,身世在云中,舞影动西风。云淡淡,月蒙蒙,身点破苍穹。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C“洞庭波起兮鸿雁翔,风瑟瑟

10、兮野苍苍”,“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解析: D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既有因秋临塞下雁去衡阳而引起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穷感慨,又有因岁月流逝而坚定诗人建功立业、时不我待的报国信念。“雁”意象在此词中不再单纯是主体悲苦情感的抒发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起着警钟长鸣、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A、C项侧重写景,B项侧重言志。答案:D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

11、“冥鸿”对“隐约”、“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C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动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解析:B项要体现的应该是“坚韧强劲”的审美感受。答案:B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

12、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13、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傥:假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右欲兵之兵:士兵B扶而去之 去:离开C及至,西伯卒 卒:去世D是邪非邪 是:代词,指

14、天道解析:A兵:文中指用兵器杀,名词作动词。答案:A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B两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A.中的“于”,介词,在;中的“于”,助词,相当于“吁”。C.“其”,代词,自己的;代词,这些。D.“以”,连词,因为;介词,表凭借。答案:B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伯夷积仁洁行的一组是( )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太公曰:“此义人也。”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ABC D解析:这是他听说的事情,不是他的积仁洁行。是别人的评论。这是说他死在哪里。答案:A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解析:C项的“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答案:C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