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稿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739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稿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稿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稿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环节一 认识课标1、知道淝水之战的概括,了解这一战役的特点和影响。2、掌握北魏的建立、北魏孝文帝改革与黄河流域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实。3、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环节二 自主预习1、淝水之战前秦建立后,与南方的 形成对峙的局面。383年, 率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双方在 展开决战。结果晋军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 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前秦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2、北魏孝文帝改革公元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 迅速崛起,建立 ,重新统一了 ,结束了十六

2、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当时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习惯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孝文帝即位,决心移风易俗,494年下令迁都 。并进一步推行 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必须使用 ,禁用鲜卑语。以 替代鲜卑服,改 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 的生活。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 。十六国北朝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矛盾、有战争。但总体上,民族隔阂消解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 。各民族思想情感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间的隔阂

3、与偏见逐渐减少。环节三 合作探究探究一:结合教材分析三国魏晋时期中国民族交融的特点及推动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探究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有什么影响?探究三:如何客观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环节四 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淝水之战后,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B.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C.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 D.匈奴族建立的北凉政权3、 淝水之战中,前秦兵多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前秦军队战线太长 B.前秦苻坚骄傲轻敌,军心不齐C.前秦

4、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D.东晋军队准备充分4、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如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作战双方东晋-前秦兵力对比8万 PK 87万(号称百万)结果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5、孝文帝说过:“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这段话清晰标明孝文帝迁都是因为()A.受到其他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的繁华C.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D.为了扩大鲜卑族的统治地区和影响6、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

5、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北魏孝文帝7、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所产生的影响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进大一统格局A. B. C. D.8、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是在()A.316年 B.383年 C.420年 D.439年9、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实行改革。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说汉话 B.穿汉服 C.改汉姓 D.迁都汉阳10、东汉末

6、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匈奴鲜卑氐羯A. B. C. D.1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A.废分封行县制 B.废土地国有兴私有C.废旧俗兴汉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2、“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现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当加降黜”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那一项内容()A该穿汉服 B学说汉语 C改用汉姓 D学习汉礼13、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风俗文化,带头将自己的鲜卑

7、姓氏改为汉姓。这一举动带来的巨大影响是()A.军队战斗力提高 B.加速了民族融合 C.促进了江南开发 D.加速了少数民族灭亡14、北魏时,有一个统治者带头娶汉族女子为妃子,给五个弟弟也娶了汉族妻子,并把公主嫁给汉族大姓,你能判断出这个统治者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吗()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15、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了贵族的利益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 D.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二、材料题16、请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在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道:“自晋、(南朝)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指称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利益富盛,人物殷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不可想象。”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材料二中南朝包含哪几个政权?“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