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95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2017江苏单科)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迁。由材料信息可知,从1880年到1907年,万国公报上发表的禁止女子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故选D项。1880年已创办的万国公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A项排除;B项中“实现了言论自由”的表述不当,排除;材料信息

2、无法说明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故C项错误。答案:D2(2017新课标全国卷)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材料表明,“艾罗补脑汁”广告以更新思想为着眼点介绍商品用途,获得成功,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A

3、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良社会风俗,C项错误;D项夸大了广告的作用,排除。答案:B3(2017新课标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信息可知,在集体婚礼上,既有体现中式习俗的“喜字纱灯”,又有体现西式习俗的“头披白纱”,这反映了当时上海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故选B项。仅从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排除A项;C项表

4、述过于绝对;仅从举办集体婚礼无法说明政府主导整个社会习俗演变,排除D项。答案:B4(2017北京文综)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B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识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C1905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古代、近现代的科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属于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且这仅是医学方面的成就,因此由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无法得出明代科技水平

5、全面提高,排除A项;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出于个人兴趣,并不能由此得出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学,排除B项;电影的发明是近代科技进步的结果,京剧被拍成电影,体现了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因此C项正确;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把它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成功解决,排除D项。答案:C5(2016江苏单科)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

6、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析:材料表述的是成都妇女,并非所有妇女,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妇女剪发齐眉,没有体现男女平等的信息,B项错误;“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表明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C项正确;成都警察厅发布的通令“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违背民国法治精神,D项错误。答案:C6(2015四川文综)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7、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解析:从题干看,这位新潮社社员为新式青年,但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仍然看重八字、命书,且认为这些命书是人生重要的纪念品,故选B项。材料无法反映出A项;题干中新潮社某社员的行为只是个例,题干也未体现不认同西式婚俗,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排除。答案:B7(2014新课标全国卷)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宋恕认为“易西服”是“

8、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的前提,即“易服”可以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故B项符合题意。作者旨在强调“易服”与变革之间的关系,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排除D项。答案:B8(2014新课标全国卷)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中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地区的情况。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京津地区民众对外来事物是否更具热情,也不能推知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是否更加开放,故排除B、D两项。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