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练习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39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练习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练习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练习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练习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练习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练习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练习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基础达标(81)1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是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途径B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是大气CO2的产生途径之一C没有分解者,碳循环仍可保持平衡状态D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解析:在碳循环过程中,CO2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A错误;动物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CO2进入大气,B错误;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CO2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没有分解者,碳循环将无法保持平衡状态,C错误。答案:D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

2、的元素B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减少C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减少,B错误。答案:B3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C碳在B与C之间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D图中A、B、C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解析:据图分析:与无机环境进行双向的碳交换的是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都指向的同一生物成分是分解者,所以D是分解者,A正确;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流动方向,B正确;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正确;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

3、费者和分解者构成,图中A、B、C、D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D错误。答案:D4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白天、黑夜的变化是光的变化,光属于物理信息,题干信息说明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答案:A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B葡萄园内常利用荧光灯来诱杀害虫,

4、灯光是一种物理信息C草原上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这属于化学信息D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属于化学信息解析:A错误,蜜蜂跳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灯光是一种物理信息;C正确,特殊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D正确,尿液的气味是化学物质的挥发,应属于化学信息。答案:A6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信息传递。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可以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C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有些是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D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以在

5、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也可以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答案:B7某地区的“三北防护林”中单一种植樟子松,有一段时间松毛虫肆虐,使这一地区的防护林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这个事实最能说明()A樟子松本身的抗虫能力较差B松毛虫是专一性侵害樟子松的昆虫C引入本地区没有的外来物种可抑制松毛虫种群的增长D物种单一不利于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解析:“三北防护林”之所以容易受到破坏,是因为物种单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差。答案:D8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

6、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群落的丰富度有关,群落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答案:C9榕树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植食性昆虫和肉食性蜘蛛,而杜鹃主要以植食性昆虫为食物,也捕食蜘蛛和植物种子。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现象中,物质X分别在_之间、_之间进行信息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

7、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榕树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的天敌和乙昆虫的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物质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之间、植物与乙昆虫之间进行信息传递。(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仅可以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还可以来自无机环境。(3)若在上述榕树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则短期内植物上甲昆虫的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答案:(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2)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物理信息(3)甲昆虫的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素能提升(42)10(2

8、018甘肃五市联考)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生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和“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

9、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可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答案:B11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解析: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灰椋鸟数量增多后,害虫数量将减少,种内竞争将加剧。由于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植物种

10、类单一,必然导致鸟的种类减少,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必然变得简单。答案:D12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B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C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上升,冬季下降D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解析:使用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A正确;大气中CO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B正确;由于夏季多数植

11、物枝繁叶茂,冬季植物落叶的较多,故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下降,冬季上升,C错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会造成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升高,D正确。答案:C13科研人员在同一温带草原中选择放牧、割草、围封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样地,测定湿润年和干旱年的土壤呼吸总量(样地内植被和微生物的呼吸总量),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草原选择放牧、割草、围封三种不同利用方式B土壤呼吸不是草原群落中碳输出的重要途径C水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明显影响D割草样地的土壤呼吸对降水状况反应最不敏感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和湿润年、干旱年,A错误;在碳循环中,呼

12、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返回大气,是碳输出生物群落的重要途径,B错误;看图可知:无论哪种草原利用方式,湿润年土壤呼吸总量总是大于干旱年,故水分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明显影响,C正确;由柱形图可以看出:割草样地湿润年土壤呼吸总量大于干旱年最明显,故割草样地的土壤呼吸对降水状况反应最敏感,D错误。答案:C14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近年来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长,成为当前人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科学工作者利用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高温处理,制成“生物炭”。“生物炭”可以稳定地固定碳元素长达数百年,且具备土壤改良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

13、程,主要是以_的形式进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称为_循环。(2)图中指的是_,指的是_。“生物炭”的制作可以使图中_(填序号)产生的_减少,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3)“生物炭”固定碳元素的过程类似于图中的_(填序号)。当前提倡的“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图中_(填序号)的CO2排放。(4)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图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_的形式散失,而制作“生物炭”过程,除获得“生物炭”外,还可获得发电燃料和原油代替品,从而提高了_。解析:(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图中指的是光合

14、作用,指的是捕食。“生物炭”的制作可以使图中产生的CO2减少,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3)“生物炭”固定碳元素的过程类似于图中的,当前提倡的“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图中的CO2排放。(4)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图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制作“生物炭”过程,除获得“生物炭”外,还可获得发电燃料和原油代替品,从而提高了能量利用率。答案:(1)CO2生物地球化学(2)光合作用(或“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捕食CO2(3)(只答不得分)(4)热量能量利用率15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_。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