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跟踪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607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跟踪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跟踪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跟踪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跟踪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跟踪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跟踪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跟踪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聊城模拟)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印首次会面时提出的,并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是处理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原则,故B项正确。答案:B2(2017德阳模拟)苏联在1953年将中东铁路所有权还给中国,1955年将旅顺军港交还中国并放

2、弃在新疆企业的股份,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中国则在1956年调停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件表明当时中苏两国()A盟友关系进一步巩固B国家利益趋于一致C采取相同的外交方针D经济建设互通有无解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苏建立盟友关系,材料中“1957年同意援助中国开发核技术”在“冷战”下表明关系进一步巩固,故A项正确;B、C两项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建设互通有无,排除D项。答案:A3(2017茂名模拟)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

3、三条道路是没有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国际环境开始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这客观上是对“一边倒”外交战略的政策性突破。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B因实际的需要而与时俱进C反复无常,缺乏统一的思想指引D树立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解析:通过材料由“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明根据时代发展逐步调整自己的政策,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4(2017潍坊模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

4、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解析:根据条约的内容可知有助于抵制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有利于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故B项正确;1949年中苏建交,而1950年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涉及政治方面的合作,并未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45年胜利的,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5(2017苏州模拟)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

5、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A和平共处不称霸 B尊重差异求合作C加强团结不结盟 D区域互利谋发展解析:“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周恩来的表述就是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以促进双方的合作与发展,故B项正确;A、C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区域互利谋发展”这种提法最早是出现在21世纪的中国,故排除D项。答案:B6(2017皖南八校联考)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

6、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A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D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解析:材料中“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表明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答案:D7(2017张家口模拟)下表为1968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提案的表决情况。1971年第26届联大上票数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会议时间/年大会通过反对弃权1968第23届4458231969第24届4856211970第25届514

7、9251971第26届763517A.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C中美关系趋向和解 D美欧日三足鼎立形成解析:基辛格访华是发生在1971年7月的史实,它昭示着中美关系由敌视对峙走向和解,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与26届联大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材料表格并不能体现出有关中国综合国力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欧、美、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C8(2018嘉兴模拟)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公报的发表直接推动()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之间结束

8、敌对状态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解析:A项是1971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B项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公报,直接推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C项正确;D项是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C9(2017南昌模拟)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当时美国()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做出让步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

9、有的联系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说明当时美国就两国关切的问题做出让步,故A项正确;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故B项错误;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宣布和台湾“断交、撤军、废约”故C项错误;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一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

10、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B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D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依据国际局势变化调整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A项夸大了国家利益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以维护国家利益来决定,并非犹豫不决,故B项错误;美苏争霸第二阶段苏攻美守,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优势位置,故C项错误。答案:D11(2017山西五校联考)1980年,中苏两国签订的为期30年的中苏友好

11、同盟互助条约期满。中国宣布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后又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可以用来表明()A不结盟运动取得了新进展 B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破裂C中国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 D中国有能力维护自身主权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国宣布不再延长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此后又提出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C12(2017巴中模拟)在美国主导下的所谓“南海仲裁”出台之后,中国政府再次阐明了非常明确的态度,不接受、不承认。但同时强调将继续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依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

12、关争议。该材料反映了()A国际法已成为美国推行对外扩张的工具B中国政府对国际法的蔑视,注重维护自己核心利益C南海仲裁是西方大国试图通过国际法公平解决主权争议的尝试D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代替对抗解决国际争端解析:“通过对话代替对抗解决国际争端”,这是我国政府一贯的外交主张和立场,故D项正确;A项绝对,排除;B、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7洛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杨奎松等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目录(节选)。第一章 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一节 从华北交涉到淞沪抗战第二节 国际社会的最初调

13、停第三节 中国争取国联的支持第四节 九国公约会议无所作为第二章 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第一节 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第二节 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第三节 德国保持中立第四节 中德关系的逆转第三章 反对英美妥协与争取外援材料二“一边倒”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关锦伟中华人民共和

14、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的主要影响。(13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的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可以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当时国际格局、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影响”,可以从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的增强,新中国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打破外来的孤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等积极方面回答,也要注意

15、这一方针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选择范围。答案:(1)特点:由争取国际社会、国联的支持,到联合苏联和中立德国,再到与英美妥协,争取英美援助;由单纯幻想得到国际社会的调停,到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不拘泥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对外妥协退让的基础上,争取反法西斯国家支持。(2)原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需要;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和雅尔塔体系的制约;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敌视和包围。影响:有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巩固,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形成局部开放(半开放)的局面,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打破外来的孤立,客观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制约了新中国外交的选择范围。14(12分)(2017安徽二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