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讲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课后限时集训 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576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讲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课后限时集训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讲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课后限时集训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讲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课后限时集训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讲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课后限时集训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讲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课后限时集训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讲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课后限时集训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讲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课后限时集训 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倡导地方和民间团体推行“资源联合政策”,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法,前者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后来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这表明胡佛()A拒绝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经济危机B依然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C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结合起来D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D根据材料文字“推行资源联合政策”“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强迫公务员每年实行为时1个

2、月的无薪休假,以扩大就业面”可知,胡佛对国家经济进行了有限干预,故D项正确。A项表述“拒绝”、B项表述“依然”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21929年后,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还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这说明了()A经济危机的蔓延B市场调节的失灵C工业经济的弊端 D世界市场的无序D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的应对措施。经济危机的蔓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应对危机措施,不是市场调节,故B项错误;各国不能协调处理经济危机,这不是

3、工业经济的弊端,故C项错误;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不是协调处理危机,而是各自为政,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说明了世界市场的无序性,故D项正确。3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就淘汰银行10 797家。公众舆论评价说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这一“闪电”的深远意义是()A在整顿金融业方面成效显著B通过整顿银行克服了金融危机C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全面控制D开启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D淘汰银行10 797家,是政府权力干预经济的表现和结果,预示着大规模干预经济时代的到来,故选D项。4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

4、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对此认识错误的是()A“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指国家干预经济B“严重缺点”主要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自由放任政策C国家成为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D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罗斯福新政是在胡佛自由放任政策失败后,而开展的新一轮的改革,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就是纠正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放任的错误,而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项正确;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应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5、5(2018长春质检)1933年5月27日,美国通过了证券法。该法仿照英国公司法,授权联邦贸易委员会监督新证券的发行,要求每次发行新证券时必须附有有关财务信息的说明书,并规定公司的董事们在提供假信息时负民事和刑事上的责任。其主要作用是()A约束金融大亨的权力 B保证金融交易的秩序C抑制证券投机的行为 D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B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诞生于大萧条的时代背景中,在1929年的股灾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国会就考虑对金融市场进行合理地监管,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证券法的通过是要保证金融交易秩序,故选B项。6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

6、员会和管理局,实现了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下列法令,按其出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紧急银行法农业调整法联邦经济救济法全国劳工关系法ABC DB紧急银行法颁布于1933年3月9日,农业调整法颁布于1933年5月12日,联邦经济救济法颁布于1933年5月初,全国劳工关系法颁布于1935年7月。故正确顺序是,故选B项。7(2018北京东城质检)下图反映的是美国20世纪某一经济指数变化的情况,对a区间趋势变化解读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加剧,社会购买力下降B大量提供就业机会,导致失业减少C大量销毁农产品,导致价格降低D兴建公共工程,减少政府支出B19291932年是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物价狂跌,

7、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不是当时经济危机的表现,A项表述与图中19301940年a区间的变化趋势不符,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其中有“以工代赈”等提供就业机会的措施,导致失业率下降,与图中a区间的变化趋势相符,故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大量销毁农产品是要提高产品价格,C项与史实不符;D项兴建公共工程会增加政府支出,故D项错误。8(2018稳派质检)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A美国的自

8、由传统根深蒂固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C新政侵蚀了自由主义根基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A罗斯福新政实施之后,有些人发出了批评的声音,说明美国言论自由,自由传统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批评的声音只是少数,罗斯福政府不可能失去民众基础,故B项错误;新政本质上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根基,故C项错误;个别不同的声音不代表整个社会的共识,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9(2018丽水质检)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标准的运用要受到该社会制度性质的制约。优越的社会制度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社会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A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

9、本改变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B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项符合题意。101966年英国的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A注意材料关键信息:“1966年”

10、“英国”“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并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故A项正确。11(2018鹰潭模拟)下面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图,由此可见()A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B科技革命促使创新经济逐渐兴起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B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的变化并不能推断出整个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概况,故A项错误;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幅增长受制于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论及的是关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同

11、时期的工业比重变化,与发展中国家无关,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缺乏论据,故D项错误。121982年,美国里根总统提议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公交援助的全责,减少联邦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援助,取消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补贴。这意味着美国()A压缩城市发展的规模 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C减少国家干预的程度 D缩减社会福利的开支C“减少”“取消”等字眼意味着美国是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济南模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经济跌宕起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

12、:国币万元)年份华商日商实数比重实数比重19219 482.275.91 967.115.2193115 251.856.710 851.140.3193617 294.644.219 615.150.1丁昶贤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工业设备、资本、产值的统计和估量材料二19191933年美国农业经济各项指数表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9版材料三所谓国家干预经济,一般说来,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利用国家权力,对一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向,施以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及影响。其表现方式可有多种类型,可以采取经济的手段,也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甚至外交、军事等政治方面的措施以达到事先预定的目的

13、。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成因。(9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在20世纪30年代“干预经济”的结局。(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华商和日商资本实数逐年增加,华商增加数量有限,日商增长数量较大”可知,华商资本缓慢发展,日商资本迅速发展;根据华商和日商资本所占比重变化可知,华商比重下降,日商比重上升;第二小问,结合19211936年期间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时

14、代背景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观察材料二中图表信息,根据19211929年期间美国农业工人工资与农产品价格呈平稳状态分析其20世纪20年代发展趋势,根据19291932年期间农业工人工资和农产品急剧下降分析其20世纪30年代发展趋势;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中农业财产税日益增高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答案】(1)趋势:华商资本发展缓慢,比重下降;日商资本迅速增长,比重提高(答“中日都发展,但日本的增长速度比中国快”也可)。原因:华商: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

15、展经济的措施。日商:日本加紧对华侵略(答“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等亦可),在华势力不断扩张。(2)趋势:由20年代的平稳发展到30年代的发展出现下滑。成因:20年代,美国经济极度繁荣;但由于农产税不断增强,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农业工人收入不高,消费不足,最终导致农业经济危机爆发。(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官僚资本产生、形成。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亦可)14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经过百年发展,不仅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而且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时期概况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