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4 高考命题点三 赏析散文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488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4 高考命题点三 赏析散文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4 高考命题点三 赏析散文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4 高考命题点三 赏析散文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4 高考命题点三 赏析散文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4 高考命题点三 赏析散文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4 高考命题点三 赏析散文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4 高考命题点三 赏析散文的语言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命题点三 赏析散文的语言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暮雨乡愁 张清华一个人在外面待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落在草地

2、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出咕咕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狭隘了。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流逝对自己的无情抛掷

3、。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

4、就是这样设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一个人在冷雨中前行。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对生命的深在有所洞悉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

5、他们去做那不断的远游。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然而这也终究改变不了那份执着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

6、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理解词语含义题)第三段画线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答:解析:解答本题,要将句子放在段落中分析,即使用结合语境法。从“悲号”“命运”“凡胎的肉身”“人生代代无穷已”“宿命”“感伤”等可知,“天道”是指自然规律,指人最终都得死去,“人道”是指人的愿望,对世界的留恋。答案:“天道”指人一定会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人道”指人对世界的留恋。2(理解句子含意题)文章结尾写道

7、:“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这句话有怎样的含意?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答:解析:作答本题,要运用抓关键词法。首先是“旅人”,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又象征每一个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人。其次是“她”,指依恋和追忆中的故乡。再次是“越来越远”,既指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走越远,也指人生路上距离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最后是“越来越近”,指坦然地走完人生,魂归故里。答案:“旅人”既是指旅行在外的人,也象征着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旅行在外的人在旅途中越行越远,其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就会越来越强烈。而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自己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而且

8、无法回头,但他会心怀释然,坚定地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直至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树的记忆 宋烈毅有人从外地来,趁着夜色摘取人行道上树的种子。他们要把这些树种带回家乡去种。我看见路灯下这些沉默的绿化树似乎比以往更加顺从。这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绿化树,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如果没有这几个外乡人的到来,它们身上也许什么故事也不会发生。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现在,有一些事情要在它们身上发生,有人要带着它们的种子去旅行。他们是从外地来的陌生人,我想象不出他们乘的是何种交通工具,但我希望他们坐火车回去,带着鼓鼓囊囊的

9、袋子,在夜里和他们的种子一起听着火车奔驰时的咔嚓声。一路上会有人不断地问他们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们会像回答我一样耐心,说是从另一个城市街道旁的树上摘下来的种子,说他们打算带回乡下去种。他们一路上对人们说着树的名字,可没几个人能记住,像我一样粗心。他们从外地进入这个城市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而在车站,他们下车,他们是否感觉到了这个城市某条街道上的树们在躁动,在低语?他们只和这个陌生城市的某条街道,以及街道上的某种树发生着关系,他们不是来此旅行的,他们不关心这个城市的风景。就像探望某人,急匆匆地下了车就直奔那个人的住处,而他们没带任何礼物。而今晚这些人行道上的树们非常顺从。他们收获了数

10、不清的种子,连同打下来的树枝都装在了袋子里。笼罩着这条街的是一种异常静谧的气氛,这似乎让人觉得今晚有些不同。我嗅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的某种气息了。树木似乎是在安静地站立着等候他们一路走过来打下它们的种子,树从来就无法走开。如果他们不来,这些树们的种子会在一阵大风过后洒落一地,在水泥路面上无法发芽也无法生根,这就是这些树们的命运。这是些非常好的树,他们说。而这些也是没有故事的树,除了今晚他们的到来,树们多了一些记忆。关于它们,这些绿化树,我的记忆是和绿化工、浇灌车联系在一起的,我知道绿化工每日的养护,水龙头很粗,水量很大。他们的皮水管子我小时候玩过,捏住它的口子,水柱就会变成水花,直至我能看到水

11、雾里的彩虹。我知道,我对这种绿化树的认识从今晚开始了,我无法制止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以这个城市居住者的身份来打量和观察它,直到让它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而先前呢,在这种树出现以前呢?我对于街道上的树的记忆是和法桐有关的。曾几何时,这条老街上栽满了法国梧桐树,这是一种在炎炎夏日可以给我们带来浓荫的悬铃木。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我怀念在这条老街上我所度过的那些在悬铃木的飘絮里变得不同寻常的春日。现在,我只要轻轻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它们那些黄色的球果碎裂开来,不需要我们去吹,那些毛絮就会漫天飞舞。悬铃木飘絮,便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而现在呢?人们彻底翻修了街

12、道,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比悬铃木要好的绿化树。我至今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关于它的记忆,我的脑海是一片空白。我们要同它们一起生活多少年才会建立起一种心灵感应?对于这种树,我是陌生的。对于这个有人从远方来摘取树种的夜晚,我也是陌生的,我仿佛是一个陌生人来到了一个陌生城市的街道上,我几乎就是一个孤独的旅人。在街道上,这些树们静静地等着一群异乡人来摘取它们的种子,它们在此处扎根没多久就开花结籽了,而我似乎还没有适应。这是个有些不寻常的夜晚,我需要重回那条曾经站满了悬铃木的街道,来来回回地走很多次,才能面对这个有些陌生的城市、夜晚、街道和它们的树。(有删改)3“我”

13、所在城市的绿化树经历了哪些遭遇?请简要概括。答:解析:先确定答题区域为文章的第二段和倒数第二段;再从中找出关键语句如“它们总是清一色地站立在街道两旁,吸着这个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在它们生存的地方,它们的繁殖遭到遏制”“在两旁换上了这种没有毛绒、种子无法飞行的树”;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整合出答案。答案:绿化树站立在街道两旁吸收城市的噪音、灰尘和尾气;种子落在水泥地上,繁殖遭到遏制;人类为了自己的需要,随意更换它们;种子被随意采摘并被带到乡下。4“我”为什么会感觉居住的城市变得陌生?请结合文意作答。答: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区间,即文章倒数第二段。这一段讲到了“我”对老街上法

14、国梧桐的记忆,“我”对代替法国梧桐的绿化树的印象等。“变得陌生”一般是因为不熟悉或事物发生了某些改变等,考生围绕这些答题即可。答案:由于街道翻修,新的绿化树取代了老街上熟悉的法国梧桐,新的绿化树还没有深入“我”的生活内部,让“我”失去了对居住的城市的亲切感;“我”原有的记忆是和老街上的法国梧桐树有关的,它们的消失,也让“我”失去了对城市的记忆;“我”和新种的绿化树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心灵感应,由此带来对树和城市的陌生感。5理解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1)能被叫作老街的,应该是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的。答:(2)有悬铃木的老街,季节是分明的。答:解析:理解句子的含意,要注意联系语句所处的具体语境。(1)句,“种着只属于它的老树”主要指老树与老街互相依存、见证彼此成长历史的关系。(2)句,从上文看,老街上的悬铃木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形态,让人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答案:(1)老树和老街一起成长,它们相互依存,老树见证了老街的历史。(2)春天,悬铃木毛絮飞舞;夏天,悬铃木又带来浓荫。不同的季节悬铃木有不同形态,让人明显感受到季节的变化。6请探究本文的情感意蕴。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