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484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论述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2 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命题点一 理解题组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以包容的态度看待网络影评 石川网络媒体取代纸质媒体,成为大众影评的最主要平台,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宽带网络逐渐为影视作品拓展了一个新的分销渠道。大量无法在影院看到的影片却在网上广为流传,让影迷能够分享影片内容,交换观影经验。这些网络社区所能提供的群体认同与经验互动,乃至于文化趣味的归属感,恰是让传统纸质媒体望尘莫及的强大文化魅力所在。与此相应的是,草根影评人的崛起,一改传统影评精英权威一统天下的格局,使得影评话语权扩展延伸至民间,形成了一种承载民间智慧和草根想象的公共舆论空间。从电影产业内部看,网络影评的勃发也与近年来电影产业格

2、局、投资结构、营销模式的转变有关。目前,但凡商业大片都会在映前投以重金,不断用娱乐资讯和“影评”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力。这实际上将电影工业与大众传媒结成了某种利益共同体。既然如此,以网媒为平台的影评文字也就很难不与商业促销发生关系。假如影评人再不看重自己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那么“红包影评”“关系影评”也就在所难免。事实上,当下网络影评饱受诟病的结症正在于此。基于上述网络媒体的现实,网络影评呈现出一种与传统专业影评截然不同的文化姿态。比如它的语体十分随意、率性,不像专业影评那样讲究立论行文的学理逻辑;再如网络影评的互动性很强,一个标题帖有时也能引来成百上千的回帖。当然,网络影评中也充斥着各种话语暴

3、力,网友间的相互“拍砖”“拉黑”更是随处可见,大有一言不合就“杀”起来的草莽气。难怪有网友戏称“网络影评已经进入黑社会时代”。但是对于这种充斥网络的乌烟瘴气,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解读。正如陈凯歌的无极遭胡戈视频恶搞所揭示的那样,网络“水军”的存在,可被视作面对文化市场精英霸权的一种挑战。一些学者更愿意从积极的立场来看待网络话语暴力,他们把这视为是草根文化对文化权威的一种“对抗性表演”,是“对抗互联网时代、DVD时代,大片泛滥时代受人操控的电影文化”的一种颠覆性力量。这似乎印证了美国学者扎克坎布尔的一句话:“网络上既有写作和思考都很业余的专业人士,也有对这一部分市场或那一类型比专业人士更为

4、精明的业余写手。”事实上,无论人们如何理解评价网络话语暴力,它仅仅只折射出网络影评的一个侧面,如果人们单单把目光聚焦于此,就很可能会忽略网络影评风光无限的另一面。那些隐身于网络江湖的影评达人以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平易活泼的文风、开放平等的态度,个性张扬的言说,在互联网这个“非正式教育系统内,帮助初学者打开眼界,进而让别人在乎自己的意见与文化创造”。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它依然与现实世界一样,能够切切实实改变无数年轻人的生活道路。就此一点而言,如果专业知识分子放弃在网络空间发言的权利,就等于放弃了他对社会、对文化、对未来的责任。(节选自文汇报3月16日)1(对应题型一)作者认为“网络影评呈现出一种

5、与传统专业影评截然不同的文化姿态”中“网络影评”有怎样的内涵?答:解析:这一词语内涵的解释在第段,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比如”“再如”“当然”, “网络影评”的内涵自出。答案:语体随意率性、互动性强、充斥话语暴力。2(对应题型二)文章第段引述美国学者扎克坎布尔的话,你怎样理解?答:解析: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这句话。前文“这似乎印证了美国学者扎克坎布尔的一句话”中的“这”是指“一些学者更愿意从积极的立场来看待网络话语暴力,他们把这视为是草根文化对文化权威的一种对抗性表演,是对抗互联网时代、DVD时代,大片泛滥时代受人操控的电影文化的一种颠覆性力量”可见这句话“肯定网络影评是反抗文化权威的颠覆性力量”

6、,下文第段又是对网络影评的积极评价,可见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的进一步分析。答案:扎克坎布尔的话反映出网络影评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或“其他国家也存在此问题”),借以肯定网络影评存在的合理性(或“肯定网络影评是反抗文化权威的颠覆性力量”);为下文对网络影评的积极评价做铺垫(或引出下文的进一步分析)。二、(2018徐州市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那烂陀重生的启示 戴志勇新闻说,始于一千五百年前的那烂陀寺,2014年初步重建后将首次招生。它是玄奘西天取经时曾攻读佛学的地方,八百年前毁于突厥人之手。如今,那烂陀,将重新成为“知识的给予者”。经历过一个世纪的层层摧折,传统破而不灭,依然顽强存留于

7、今日。为此,尤其要感谢中华传统文明的研习者们。薪尽火传,今天的我们,已经难以想象不让传统精义在场的现代化。今日之书院,只需回归纯粹的学术研究,因此完全可以秉承自由治学的精神,承担起钻研传统,对话古今,融通中西,传承乃至创造文明的大任。3(对应题型二)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答案:指出那烂陀寺的重要历史地位;表明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艺术家应该做大自然的儿子”吴作人首先认为大自然是“微奥、伟大”的,其中存在着“美与力”,这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泉。画家要“创造万象”,必须先“深知造化”“师自然”。自然如同艺术的母亲,只有直接吸吮母亲乳汁才是最富营养的。所以

8、,吴先生后来又比喻说:艺术家“应该做大自然的儿子,但不是做自然的孙子,不但不要做自然的孙子,也不要做人家艺术的儿子”。吴作人认为,一部极好的录像带,经过几次拷贝,色彩退化,影像失真,距原版已经十万八千里,如果以这样的基础再来“创造”,能有什么出息呢?其作品之低下蹩脚就可想而知了。只有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之源中去汲取营养、获得灵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克服摹仿因袭、一代不如一代的衰落退化局面。(摘编自江南时报)4(对应题型二)怎样理解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的深刻含意?艺术家“应该做大自然的儿子,但不是做自然的孙子,不但不要做自然的孙子,也不要做人家艺术的儿子”。答:答案:艺术家应该直接从大自然中

9、汲取营养、获得灵感,不能间接地从自然中获取营养,也不能机械地摹仿因袭其他艺术家的东西。题组二综合练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从Made in China到Cultured注 in China今日中国为什么需要原创性的、生机勃勃的文化产品?最直观的原因是,光有Made in China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需要我们称之为的Cultured in China。经济繁华与权力荣耀都抵不过时间的淘洗,如果面向未来我们无言相告,譬如没有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来深刻地铭记这一时代,那么自1978年以来全体中国人辛苦开创的激流般的30年,多年之后就将是历史上的南柯一梦。我们本能地需要杰出的文学艺术。普鲁

10、斯特写道:“我曾经长久地凝视着一株开花的李子树,贪婪地留恋着其中的真理。”我们每个人也都需要信念和价值观,以免自己身陷尘嚣之中,随波逐流而内心惶恐。人们不只是在今天需要这些,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需要精神的丰足。只是在如此急遽变化的年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文化的指引。文化是国家的灯塔。可是今天,机制与文化,仍然是这个快速强大起来的国家的两只跛足。毋庸讳言,中国文化的原创力并不出色。报纸上的文化版面已经成为稀缺产品,电视上的读书节目纷纷在收视率上一败涂地。这里最寻常可见的现象是,文化名人们追逐着新闻热点而非真问题,新晋的年轻人则热衷于一夜成名式的冒险和投机。有时我们把这难堪的局面归结为历

11、史债务。曾有很长的时间,这个国家既阻隔了西方文化,又破坏了自我传统。至于最近一些年,好像又被归为了文化空窗期:过去穷怕了,如今都忙着赚钱,哪顾得上什么文化?道理其实很简单,没有让人舒展的制度安排,就没有舒展的人;没有舒展的人,就没有舒展的精神;没有舒展的精神,就没有舒展的杰作。我们应该意识到文化不是经济的花瓶,而是国家精神之根。没有杰出的文化生产,公众就会失去精神的方向。谁能设想没有惠特曼的吟唱、林肯的演说的美国是什么样子?在中国,千年之前的人们会在那些优美醇厚的文章中得到精神的慰藉,观照人生中的至善至美,而今天的人们已经难以得到相应的体验。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来自世界的问题:今日中国人将成为没

12、有文化和信念的地球寄生者吗?如果有自信心的话,我们就不能只把这一问题视为冒犯。我们需要以国家文化的重回精神高地来给出答案。(节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注】Cultured:本义是“文化”,这里作动词用,意为“文化生产”。5“我曾经长久地凝视着一株开花的李子树,贪婪地留恋着其中的真理。”怎样理解普鲁斯特的这句话?答:答案:以普鲁斯特的话论证“我们本能地需要杰出的文学艺术”这一看法,强调有了文化的指引我们才能获得精神上的丰足;同时,普鲁斯特的话本身就是宝贵的文化产品,给公众指明了精神的方向。6结合全文,说说“Cultured in China”的具体内涵。答:答案: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生产;只有诞生更多的原创性的文化产品,才能延续中国千年以来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人要以深厚的文化来树立国家形象,使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7文章结尾说“我们需要以国家文化的重回精神高地来给出答案”,请联系文本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个人和国家应该有怎样的作为?答:答案:个人:应该摆脱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改变漠视文化的错误态度;在急遽变化的年代,依靠文化的指引,使自己获得精神的慰藉、人生的观照。国家:为杰出文化产品的诞生提供好的机制,鼓励有才华的人去创造生机勃勃的文化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