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374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后达标知能提升 新人教版必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年4月12日,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将在轨实现“东方红三号”B平台功能和性能指标考核,开展我国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业务试验,探索星地双向高速激光通信技术及应用。“实践十三号”的发射及其试验()说明了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提高了我国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客观规律的能力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表明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源于认识的需要ABCD 解析:选B。“实践十三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正确;人们不能改造规律,错误;“实践

2、十三号”的成功发射佐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实践十三号”将要开展的试验佐证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正确;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不是源于认识的需要,不选。2根据新时期党建的需要,“主体责任”首次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将以往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扩展到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这说明()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认识在推翻以往真理的过程中向前发展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认识ABCD解析:选A。根据新时期党建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相关修订,说明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正确;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错误;根据新时期党建的

3、需要,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相关修订,说明认识与实践要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认识,不选。3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说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服务和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来源ABC D 解析:选C。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说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当选;“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说明实践

4、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当选。不符合题意,排除。4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黑豆皮提取物能够提高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带皮食用黑豆能够改善贫血症状,这项研究成果为我国研发安全、高效的药物来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材料表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规律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造福人类既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促进实践的发展认识的目的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追求真理ABCD解析:选B。科学家对黑豆皮的研究,体现了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在这种认识指导下通过实践造福人类,正确;同时该研究为治疗贫血提供了科学依据,体现了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正确且符

5、合题意。中“改造规律”的说法错误;错误,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5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去寻找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体现了()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人们不同的需求和体验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并在反复中不断超越自己ABCD解析:选B。对有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悲剧,有人说是人生的两大快乐,可见,对同一事物人们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表明人们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意识对客

6、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取决于”说法错误;认识的反复性在材料中未体现,不符合题意。6下边漫画启示我们()A要树立创新意识,敢于否定一切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自然C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D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解析:选C。漫画中的文字“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启示我们要勇于实践,勇敢迈出人生第一步,C项符合漫画寓意。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A项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B项错误;D项不符合漫画主旨。7爱因斯坦曾说过:“在真理和认识方面,任何以

7、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这是因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在否定权威中产生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ABCD解析:选C。题干中“任何以权威者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戏笑中垮台”,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正确;属于真理的特点,不符合题意;对于权威要坚持辩证的否定,错误。8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真理是一种哲学范畴D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解析:选B。真理是具

8、体的、有条件的,只有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与时俱进,使主观与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才能不断地发展真理、掌握真理,故答案选B。A项观点错误,C、D两项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9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集体智慧。这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人们无法达成共识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A BC D解析:选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

9、会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集体智慧,这表明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也表明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推动认识的发展,正确且符合题意。认识虽然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但人们可以达成共识,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10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认识受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漫画,漫画中两人给同一个人画像,但塑造的形象与自身相似,表明认识受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B项符合漫画主旨;漫画没有体现“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A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

10、的认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项错误。11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C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D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解析:选A。“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说明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A项符合题意。12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物质世界的不可知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随

11、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BCD解析:选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符合题意;否定了物质的可知性,中“同步”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法

12、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26分)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可着重围绕前三个点结合材料进行阐述。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8分) (2)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

13、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9分)(3)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分) 142017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播出大型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注定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时代关切,也深刻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

14、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是如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26分)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是真理的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是如何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可结合材料信息,从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方面分析说明。答案:(1)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分)党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把改革向纵深推进。(6分)(2)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追求真理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6分)全面深化改革回应了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等时代关切,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