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374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下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深圳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3研究结果表明,20

2、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解析:第1题,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的年NPP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第2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

3、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第3题,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说明光合作用增强;结合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可判断,可能是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所致。在2001至2010年间,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围湖造田活动。因不同植被类型年NPP排序中农田植被大于湿地,则退耕还湖会降低年NPP。答案:1.B2.D3.A(2018太原考前质检)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下表是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据此完成46题。植被类型积雪开始时间(日)积雪结束时间(日)积雪日数(天)年最大雪深(cm)稀疏灌木

4、13626813211.0草地13526612929.6农田13626412833.5建设用地13327314023.4注:积雪年指每年的7月1日开始至次年的6月30日结束。积雪开始时间以连续5天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 cm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 cm确定。4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A稀疏灌木B草地C农田D建设用地5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6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

5、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第4题,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故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农田。第5题,表中数据显示,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则消融速度不快,故A错误;积雪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时间(266日)较早,故B正确;农田积雪结束时间(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快,故C错误;高大建筑物具有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故D错误。第6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了土壤温度,故A正确;积雪的反射率高,可以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故B、C错误;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

6、形成地表径流,故D错误。答案:4.C5.B6.A(2018安徽六校模拟)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 m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完成78题。7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8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A

7、雨林生态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C基塘农业D河谷农业解析:第7题,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第8题,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里发展的是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光照与地形。答案:7.C8.A(2018赣州模拟)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a、图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8、读图,回答910题。9从图a到图b,下列对自然地理环境发生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A地下水水位下降B沼泽萎缩C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D蒸腾作用减弱10引种速生桉导致该区域内某些自然地理要素出现异常,这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单一性解析:第9题,比较两图可知,从图a到图b,该地的地下水水位下降了、沼泽面积减少了、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了;但由于图b中的速生桉吸收了大量的地下水,加快了蒸腾速度,使蒸腾作用增强。第10题,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了区域内其他自然要素的变化,这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9.D10.A11(

9、高考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解析:选D。瓶状茎、多刺、硬叶等性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阳光灼伤,说明该地高温干燥。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8湖南十二校联考)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图2为M、N之间不同地质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分)图1图2(1)根据整体性原理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8分)(2)请说明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8分)(3)读图2

10、,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6分)解析:(1)该处渔场的形成是受沿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上升流减弱,水温升高,从而导致鱼类死亡。(2)原因主要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3)从图中可以看出,M、N之间地形隆起,海拔升高,阻挡了西风,导致P处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答案:(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上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2)受高大山脉阻挡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3)对西风的阻挡增强;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形成荒漠景观。13(2018安徽“江淮

11、十校”协作体联考)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10分)(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势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14分)解析:(1)大面积沼泽地一般具有地势低洼、来(降)水量大、排水不畅的共同特点。东北地区纬度高,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气温低、蒸发弱和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2)自然地理环境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图示三江平原沼泽率降低,湿地面积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影响明显。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