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347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代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作业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总分85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9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联考29)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使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进程中。”对材料的理解最确切的观点是()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C近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产生D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解析:根据材料“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可知

2、材料最确切的观点是阐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近代工业的产生,故A项正确;B、C仅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一方面内容,具有片面性,故B、C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2(2017山西省高考考前质量监测28)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A瓦解了传统小农家庭生产结构B便利了洋布对华大量倾销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的纺织分离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解析:传统小农的生产结构是“男耕女织”,洋纱的进口,不会改变这一形态,故A项错误;洋纱的大量进口,只会削减洋布的进口,故B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纺织并用,洋纱的大量进

3、口,会使纺线与织布分离,故C项正确;洋纱的大量进口只会冲击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河南省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高三调研考试29)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A列强经济侵略加深B传统经济政策变化C民族工业初步发起 D实业救国已成共识解析:经济侵略的加深并不必然导致驻外使臣关注内容发生根本性转变,故A项错误;十九世纪后期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到1903年后主要是关注海外商务发展动态,表明晚清政府主动关注经济动态,寻求经济政策的转变,故B项正确;民族工业发展状况与材

4、料无关,故C项错误;实业救国与材料论述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4(2017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联考18)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在破产风波中凄然弃世,张謇这三十余年可谓生活在政治极其让人失望的年代,他尝说,“我知道,我们政府绝无希望,只有我自己在可能范围内,得尺得寸,尽可能的心而已。”让张謇感到失望的根源是() A历届政府推行压制剥削的政策B帝国主义加紧对华的资本输出C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D广大民众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解析:“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与题中“根源”不符,故A项错误;帝国主义,与材料中“我们政府绝无希望”不符,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

5、实业救国无法成功的“根源”,与材料中“从1894年中状元,到1926年”“生活在政治极其让人失望的年代”相符,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广大民众,故D项错误。答案:C5(2017太原市高三年级模拟试题28)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农民只是加工者,不属于独立生产和销售者,故A项错误;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的意思是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

6、市场,材料中只提到农民加工生产交给厂商而没有销售范围,体现不出被卷入世界市场,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可知,农民生产所用仍是手工劳动并非西方机器生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得出村民以发包的形式加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体现,故D项正确。答案:D6(2017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29)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 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 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 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C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D西方列强对

7、华资本输出扩大解析: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棉布的进口增多,但是,随着60年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兴起,主要集中在棉纺织业等轻工业部门,故出现了棉纱进口急剧增加的现象,故A项正确;传统经济模式进一步解体是在甲午战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政府放松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故C项错误;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扩大是在甲午战后,故D项错误。答案:A7(2017晋中市高三备考质量监测32)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上的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西洋

8、烟草在华销售锐减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C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解析:材料论述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一则烟盒封面广告,仅凭此不能推出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故A项错误;实业救国论在19世纪末已开始出现,与材料时间1913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烟盒封面广告,表明企业注重利用当时的思想潮流,来进行有效的宣传,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1913年”,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远未从根本上改变生存环境,故D项错误。答案:C8(2017河北省名校名师俱乐部高三模拟考试28)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

9、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解析:洋务运动是以洋务派为主导,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实业救国的主体是来自民间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故A项错误;洋务派不承担民主革命重任,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B项错误;洋务派只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为主,并未推动政治近代化,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均是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而被动学习,故D项正确。答案:D9(2017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模拟考试28)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

10、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要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这表明()A政府忽视轻工业建设 B国共对峙日趋缓和C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 D工业布局逐步合理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关系,故B项错误;出于国防的需要,联系所学,与日本侵华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与工业布局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7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质量检测28)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

11、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解析:实业家刘鸿生的企业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猛烈冲击,“迅猛的发展”言过其实,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民族工业开始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但未体现出“自始至终”,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竞争是否为公平竞争,故C项错误;材料以刘鸿生的企业反映出民族工业在竞争压制中艰难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7太原市高三年级模拟试题29)19

12、29年国民党通过某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确定国家、省、县行政经费及地方行政经费之分配;整理税制,杜绝收税机关之一切积弊;整理币制,巩固金融;分别整理外债,筹备偿还外债之方法等。据此可知该决议案()A促成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力图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为全面抗战提前做经济准备D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解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强调国家对财政的控制,与国民党刚结束军阀混战的背景密切相关,故B项正确;日本侵华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存在所谓全面抗战的问题,故C项错误;增强国家实力以镇压工农运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

13、2(2017石家庄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9)下面是位于石家庄的大兴纱厂实存外币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表。表格信息折射出()A.全球美元大幅贬值 B法币可直接兑换黄金C民族工业优势明显 D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解析:二战结束后,美国通过1945年布雷顿森体体系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材料中1946至1947年持有美元方式由储蓄券、汇票到现金,以及持有美元数量总体呈上升态势反映了美元币值的稳定,而没有体现出美元的贬值,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实存外币情况,没有提到法币与黄金兑换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到大兴纱厂一家民族企业持有外币状况,无从判断整个民族工业在此时的发展态势,故C项错误;材料中大兴纱厂大

14、量持有外币,正反映出国民政府统治末期通货膨胀、币值不稳的状况,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三市高三调研测试22)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

15、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时间条例名称主要内容1937年工厂迁移案等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1939年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1941年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 (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9分)(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