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4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280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4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4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4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4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十二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4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岳麓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46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6页一、选择题1汉代九章算术中有“方田”“粟米”“均输”(计算赋税)等章节,其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A理论性 B实用性C复杂性 D文学性解析:理论性、复杂性不符合材料“与农业社会相关”的信息,故A、C两项错误;九章算术内容多是与农业社会相关的计算问答,说明中国古代科技是为农业服务的,体现的是实用性,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性,故D项错误。答案:B2(2017绵阳模拟)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

2、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明朝后期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可见当时出现了“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一次相互的启蒙”可见B、C两项没有完整反映材料信息,故B、C两项错误;明朝后期的中国没有实现文明的转型,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烟台检测)下列属于九章算术中所记载的,且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是()A割圆术 B十进位值制记

3、数法C极限思想 D精确的圆周率解析: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重要成就,它用有限的符号可以表示无穷无尽的数,而且简捷明快、方便运算,所以马克思称之为“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答案:B4(2017包头模拟)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解决衣食问题B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更好解析:作者强调广种树木,可以解决衣食

4、问题,防止自然灾害,还可以用来交换所需其他物品,最终实现“久远之利”,即农业可持续发展,可见作者强调的是B项,故B项最准确;C项虽然也属于广种树木的作用,不是作者强调的,故排除C项;广种树木不能提高粮食产量,A项说法错误;D项观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排除。答案:B5(2017青岛模拟)世界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的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

5、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的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技术水平的高低 B是否出自社会需要C是否有政府支持 D科学家的创新能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古代中国相关科技成就特征及原因的认识。由材料关键信息“古代中国: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以及“欧洲:为公众报时的钟、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等可知,材料体现出计时器在中外的用途上截然不同,前者服务于皇室,后者服务于社会。据此可知B项符合题干要求。A、C、D三项材料主旨均无从体现,排除。答案:B6(2017伊春调研)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理论上

6、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科技的认识。由材料信息“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等可知,材料主旨即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论构建,缺乏理性精神,A项正确。B项“不再存真”,具有片面性。C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D项明显错误。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A。答案:A7(2017石家庄模拟)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7、)在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中阐明,西欧生产技术的突破来自生产中精细的分工,分工来自生产规模扩大,而生产规模扩大则是人们利用市场兴起所造成的盈利机会的结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古代中国科技长期未获得突破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古代市场长期发展缓慢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C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专制制度的阻碍解析:材料中“生产规模扩大则是人们利用市场兴起所造成的盈利机会的结果”说明西方科技的发展得益于市场长期发展的结果。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市场一直没有发展到带动生产规模扩大的程度,生产技术就陷于停滞状态。B、C、D三项材料中未体现。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药

8、、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止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家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

9、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材料一中,马克思指出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2)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止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3)材料二的作者认为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解析:第(1)问通过对材料一分析来回答,材料中马克思分别指出了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第(2)问考查了宋代的理学思想,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的积极影响”,主要指理学强调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等。答案(1)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指南针为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提供了便利;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2)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