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规范特训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279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规范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规范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规范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规范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规范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规范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限时规范特训(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湖南浏阳攸县联考德谟克利特“影像说”认为,感觉和思想是物体的影像到达于感官引起的;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近代唯物主义者培根认为,知识就是存在的映象。上述观点()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都带有明显的狭隘性和形而上学的特点都承认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都认识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A B C D答案A解析“流溢说”是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观,肯定了意识源于物质,但把意识等同于具体物质;“影像说”及培根的观点把认识看作是类似镜子映物那样的反映,这类反映论观

2、点都带有明显的机械性和被动直观性,没有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因而带有形而上学的特点,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22017安徽芜湖模拟下列表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第一方面展开的是()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没有不可认识、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未有此气,亦有此理,理生万物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 B C D答案C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共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未有此气,亦有此理,理生万物”是针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展开的,故符合题意;“没有不可

3、认识、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是针对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展开的,排除;“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属于辩证法观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32017湖北武汉调研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哲学命题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程颐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王充气之所以能动静者,理为之宰也朱熹A B C D答案A解析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在“气”与“理”的关系上,都认为“理”主宰“气”、“气”依赖于“理”,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具有唯物主义倾向。42

4、017湖南邵阳联考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A B C D答案A解析认为“命里注定”属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过马路之前左右看,这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的体现,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选,答案为A;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不可分离,错误;唯心主义对人的认识发展有借鉴意义,错误。5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漫画猫儿眼的理解正确的是()A肯定

5、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B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C讽刺了一些人不能实事求是的唯心主义世界观D强调了人们的认识总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答案C解析对自己的缺点视而不见,对别人的缺点睁大眼睛去看,说明一些人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客观事物,这是现实生活中的唯心主义,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62017太原模拟刘志永先生的漫画妙笔下蜗牛成牛讽刺了()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相对主义诡辩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唯心主义。漫画讽刺了写工作总结时不从实际出发、歪曲事实的现象,这种现象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从自身的意志出发,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A。其他选

6、项与题意不符,均排除。72017河南九校联考心灵的房间,不打扫会落满灰尘。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心里的事情一多,心也跟着乱起来。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将心灵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有人因此总结出人生必须懂得必要的放下。以下说法,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是()放下压力:心态决定成或败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放下狭隘:心宽前路必然宽放下犹豫:行动才有收获A B C D答案B解析心态“决定”成或败,心宽前路“必然”宽,都片面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符合题意,故选B。奋斗改变命运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没有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行动才有收获强调了实

7、践的重要性。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不合题意。82017河北衡水期末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A B C D答案C解析仁义礼智是我本身固有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C。92017山东枣庄调研孟子在人的心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上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从哲学上看,孟子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绝对精神意识才

8、是世界的本原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思维具有直接现实性A B C D答案C解析孟子认为意识才是世界的本原,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当选;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102017河南三市调研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A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唯物辩

9、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唯心主义。自由不在于在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由”就是随心所欲是唯意志论的观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排除。11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张载的名言。儒学家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下列观点符合“为天地立心”的是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A B C D答案C解析为天地立心的意思是为天地确立一种核

10、心价值理念,强调精神的作用,强调思维着的精神和儒家思想的作用,符合题意。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片面夸大意识的作用,均不合题意。故选C。122017湖南四校联考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存在就是被感知”与“举一纲而万目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生万物”“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

11、题展开的。中,前者是唯心主义观点,后者涉及的是辩证法中的抓主要矛盾,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前者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法观点,后者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前者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后者均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材料孟子和老子都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中蕴涵着一定的哲学道理。如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

12、题,它包括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两方面。(2)孟子和老子的观点认为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费尔巴哈的观点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属于可知论。解析首先,注意知识范围,即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其次,抓住材料中观点的指向,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进行分析。14(26分)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文”和产物。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

13、气”组成的。(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答案(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质。(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原,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解析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观点的理解。第(1)问,材料一中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主要考查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第(2)问,材料二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局限性在于将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