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275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2016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3 课堂复习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15北海改编)记叙文阅读。(13分)康熙字典梁晓声 午后三点多,热闹的集市渐渐散去了,卖书的少年仍蹲坐在那张刺眼的白纸旁。 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瘦骨嶙峋的字典。1949年以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这种字典。它颜色泛黄,纸页破损,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这四个字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的“杰作”。 少年的左边,是卖肉的摊位,从上午到现在,买肉的人就络绎不绝;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唯独少年的地摊依旧无人驻足。 卖书的少年今年刚刚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每天上学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拮据的家庭让他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他渴望拥有一辆自行车,节省花在路上的时间,可

2、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钱,要想拥有旧货店里那辆状态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家藏的“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在南方打工。他清楚母亲挣钱的辛苦,不忍向母亲开口;并且他也清楚,母亲正省吃俭用地攒钱,预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 傍晚,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看上去像是文化人,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里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有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得是再说,好像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应该是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 “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

3、是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那张白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了下来。 “那孩子,过来,帮帮我!”少年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扶起他,帮他捡起跌落的眼镜 他是县重点高中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见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 下课后,老师将学生引到无人处,对上次他帮助自己的事表示感谢,然后问:“字典卖掉了吗?”学生摇头。“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

4、得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学生说罢,转身跑掉。 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可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再后来,老师真的生气了:“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不给老师一点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他拿着这本有分量的“康熙字典”,用胜利者的姿态对学生说:“有收藏价值的东西本来就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不久,校园车棚里多了一辆自行车,崭新的。 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他送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

5、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 (有删改)1. 本文以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留守少年,_,的故事。(3分)【解析】本文的标题为“康熙字典”,通读全文,故事情节围绕其展开,因此可确定它为文章的线索。根据文章内容,可以把文章划分为四部分,除了插叙(第段)少年的家境和卖字典的缘由,其他三部分讲了三件事,第段写少年为了梦想卖字典,第段写少年无意中帮助老师脱离险境,第段写少年得到老师的帮助实现了梦想。最后,将这三部分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答案】(3分)“康熙字典”为梦想卖“康熙字典”无意中帮助老师脱离险境最后得到老师的帮助而圆梦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

6、义。(4分)(1)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瘦骨嶙峋的字典。【解析】“瘦骨嶙峋”形容人十分瘦削;本段具体描写了“康熙字典”。联系上下句可知,字典受损严重,而且封皮经过了少年的加工。因此,“瘦骨嶙峋”是对字典破旧的拟人化形容。【答案】(2分)瘦骨嶙峋:原形容人十分瘦削;文中指字典损坏严重,失去了本来的面目。(2)这四个字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的“杰作”。【解析】“杰作”指超出同类一般水平的优秀作品。“杰作”是对少年写出的“康熙字典”这四个字的评价。【答案】(2分)杰作:原指超出同类一般水平的优秀作品;文中是对少年写出的“康熙字典”这四个字的评价。3. 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2分)【解析】文

7、章第段记叙了少年的家境和卖字典的缘由,联系上下文,第段写少年为了梦想卖字典,第段写少年无意中帮助老师脱离险境,由此可知,第段为插叙。其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回答,内容上交待了少年的家境与其卖字典的缘由,在结构上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答案】(2分)插叙。作用:内容上,对少年的家庭境况和卖“康熙字典”的缘由作交代;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4.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解析】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结尾段,这句话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老师非要买字典的原因,二是少年明白的道理。联系文章,老师帮助少年实现梦想,是对帮助过自己的少年的回报。老师对少年的帮助,

8、也让少年在逆境中,没有丢失一颗善良的心以及乐于助人的品质。【答案】(2分)老师买字典是出于对自立自强、善良助人的少年的真诚关心和帮助(或“老师”买字典是为了回报少年给予自己危境中相救的善举)。少年从卖字典的曲折经历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善念,帮助他人;善良的人们也总以善良来对待他人,以德报德;真诚助人不留痕迹这是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意思对即可)5. 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少年”这一人物形象。(2分)【解析】从第段少年的家境和他卖字典的缘由看,他是一个懂事、体贴母亲的孝顺儿子;从第段少年帮助老师脱离险境来看,即使他知道那个求救的人是“坏了他事”的男人,但少年还是选择帮助

9、,从这里可看出少年的善良;第段中,老师要买但少年坚持不卖,可看出少年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从文章第段少年留给老师的字条,可看出少年是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答案】(2分)少年是一个懂事、体贴父母、善良,同时自尊心强而又懂得感恩的人。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题。(14分)火车上的故事尤 金 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

10、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分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

11、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她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

12、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 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投诉: “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有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 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 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

13、没有。 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药。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取人”呀! 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眸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

14、编辑一张脸涨得通红通红的,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 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有删改)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解析】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起因:三个人同处一室,“我”和老编辑不喜欢中年妇女的外在形象和各种行为,老编辑甚至对她产生了误会;经过:晚上老编辑生病,中年妇女尽心尽力地照顾她;结果:老编辑和“我”都受到了触动,情感上发生了改变。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答案】(2分)在火车的车厢里,中年妇女的穿着与行为让同室的

15、老编辑和“我”心生不快,但中年妇女却能悉心照顾、关心犯病的老编辑,让老编辑和“我”非常感动。2. 本文对老编辑和中年妇女都进行了外貌描写,这两处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解析】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惯用手法。人们常常通过外貌表现人物性格,并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得体”“一丝不苟”“梳得整整齐齐”等词语表明老编辑严肃认真、大方得体的性格特征;“惹人注目”“好像胡萝卜”等表明中年妇女热情外向、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题目考查两段描写的作用,此处即是通过对比,突出两人的性格差异,为后文的人物冲突埋下伏笔。【答案】(2分)分别表现了两人的性格:老编辑严肃认真、大方得体,中年妇女热情外向、不拘小节。暗示了两个人性格的差异,为人物冲突埋下伏笔。3. 请分析第段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解析】“扭扭捏捏”“猥猥琐琐”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气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