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免疫调节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250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免疫调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免疫调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免疫调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免疫调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免疫调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免疫调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30讲 免疫调节课件(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讲 免疫调节,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考点二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构建知识网络 强记答题语句,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练出高分,考点三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目 录,解题探究,知识梳理,考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考纲要求: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1.免疫系统的组成,知识梳理,免疫,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免疫,T,B,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皮肤、黏膜,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有特异性,免疫器官,免疫细胞,(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防卫:抵御 的攻击。 监控:及时发现机体 的细胞。 清除:将机体衰

2、老或变异的细胞作为 清除掉。,病原体,衰老或变异,抗原,思维诊断 (1)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2013新课标,4A)( ) (2)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2013新课标,4B)( ) (3)B细胞和T细胞的起源和发育场所均相同( ) (4)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5)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 (6)所有的抗原均来自体外( ) (7)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题组一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辨析 1.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

3、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解题探究,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解析 图中a为T细胞,b为B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 答案 C,2.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

4、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解析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细胞。B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

5、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 B,细胞识别作用的判断技巧 (1)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功能。 (2)吞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功能,但能识别“非己”成分。 (3)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 以上三点可以总结为两个唯一:,技法提炼,题组二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3.(2013海南,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故是可以遗传的,A

6、正确; 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体液免疫,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 记忆细胞由B细胞或T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错误; 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异物都起识别作用,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D错误。 答案 A,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 B.皮肤对各种病原体的屏障作用、白细胞吞噬病菌、溶菌酶对病原菌的溶解作用以及有些人对花粉过敏身上出现红色丘疹等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淋巴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浆

7、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过程均与抗原的刺激有关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解析 在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发挥作用,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A正确。 过敏反应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 抗原刺激B细胞和T细胞,可使之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C正确。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都能识别抗原,D正确。 答案 B,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其中溶菌酶既是第一道防线也是第二道

8、防线。 (2)根据形成的时间: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 (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思维辨析,考点二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解题探究,知识梳理,1.体液免疫,知识梳理,T,淋巴因子,记忆,抗体,吞噬,思考 (1)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如果没有吞噬细胞或T细胞,体液免疫能力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为什么? 答案 会丧失大部分体液免疫或保留小部分体液免疫。因为大部分抗原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T细胞的呈递才能刺激B细胞,只有少部分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2)体

9、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分别有哪些来源? 答案 初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来自B细胞,二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来自B细胞和记忆细胞。,2.细胞免疫,吞噬,效应T细胞,靶细胞,思考 如果小鼠的胸腺被破坏,则对细胞免疫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 会丧失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3.二次免疫及其特点,(1)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中 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 相比,产生抗体又 又 ,从 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 (2)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 细胞,当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 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快,多,记忆,浆,思维诊断 (1)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能对

10、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和物质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 ) (2)如果抗原隐藏到靶细胞中,则先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将释放出来的抗原消灭( ) (3)如果人体不能产生T细胞,则会丧失大部分体液免疫功能和全部的细胞免疫功能( ),(4)只有体液免疫具有二次免疫,细胞免疫只有初次免疫( ) (5)多次注射某种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效应T细胞或浆细胞的数量( ) (6)初次免疫过程中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只有一个来源,但二次免疫过程中有多个来源( ),题组一 抗原和抗体的辨析 1.科学家发现某种病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特殊的抗体,该抗体能攻击和破坏细胞内染

11、色体的着丝点蛋白,称之为抗着丝点抗体(ACA)。下列有关AC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经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 B.可使分裂后的子细胞出现染色体变异 C.能特异性地对着丝点蛋白发挥作用 D.可能导致个体患免疫缺陷病,解题探究,解析 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后才具有生理活性,A正确; 据题意可知,ACA的作用是破坏着丝点,如果着丝点被破坏,会影响染色单体分离,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正确; 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其作用具有特异性,C正确; 该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答案 D,2.某研究小组发现了胎盘生长因子抗体PLGF抗体,该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

12、结合,阻断了胎盘生长因子与毛细血管结合的通路,削减了对肿瘤的养分供给,癌细胞分裂速度减缓,低于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的速度,使肿瘤明显缩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内只有癌变的细胞内存在原癌基因 B.PLGF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与分泌需多种细胞器的参与 C.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细胞之间的润滑作用增强 D.该抗体与肿瘤内的胎盘生长因子结合属于细胞免疫,解析 正常细胞内也存在原癌基因,A错误; 癌细胞容易转移,是由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C错误; 由抗体发挥免疫效应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答案 B,抗原和抗体的易混分析 (1)成分:抗原并非都是蛋白质,但抗体都

13、是蛋白质。 (2)来源:抗原并非都是外来物质(异物性),体内衰老、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抗体是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但也可通过免疫治疗输入。 (3)分布:抗体除分布于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外分泌液(如乳汁)中也有分布。,易错警示,题组二 体液免疫的过程分析 3.研究发现两种现象: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解析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

14、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 答案 C,4.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4中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 C.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细胞5仍保留分裂能力,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15分别是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物质a是抗体。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题图细胞中都含有控制合成物质a的基因,但只有细胞4表达该基因;过程为吞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记忆B细胞受抗原刺

15、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答案 B,归纳提升,体液免疫过程分析 (1)所涉及的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和浆细胞对抗原无特异性识别作用,其他细胞可以特异性识别某种抗原。 (2)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和T细胞的呈递,小部分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 (3)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不同的浆细胞产生不同的抗体。,题组三 细胞免疫的过程分析 5.如图表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下列对a、b、c、d四种细胞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a细胞具有吞噬、传递抗原的作用 B.b细胞增殖分化后产生抗体直接分解抗原 C.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 D.d细

16、胞通过和靶细胞密切接触发挥作用,解析 由图可知,a、b、c、d四种细胞分别为吞噬细胞、B细胞、靶细胞、效应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由此可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不能直接分解抗原。 答案 B,6.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尤其是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效应T细胞、细胞e为记忆T细胞、细胞f为浆细胞、细胞g为记忆B细胞。其中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b、c、d、e、g,代表的是细胞免疫、代表的是体液免疫,A、B错误; HIV主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