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九部分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062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九部分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九部分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九部分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九部分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九部分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时提升作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部分 生物与环境 9.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预测点1.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和计算1.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种群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6.744.5412.2乙7015.854.2丙930229701丁69.52049.5戊1.6740.41.274A.表中的生物构成2条食物链B.表中的丙为第一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C.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D.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解析

2、】选C。根据各种群的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形成的食物网为,共2条食物链,其中丙为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甲为第三营养级;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kJ/(m2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当乙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这条食物链来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2.假设如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E,若同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的比例相等,且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人获得的能量为()A.10%EB.1%EC.4%ED.15%E【解

3、析】选C。水稻固定的能量为E,同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的比例相等且按10%传递,则第二营养级的鸭子、奶牛和人共可获得10%E,且各占1/3,然后人还可以从鸭子、奶牛中获得它们所获得能量的10%,因此人获得的总能量为1/310%E+2/310%E10%=4%E。预测点2.物质循环3.物质循环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下列与物质循环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绿色植物才能将无机碳转变成有机碳B.在生物圈中,碳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C.乳酸菌可将有机碳分解为无机碳D.化石燃料的燃烧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解析】选D。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将自然界中的无机碳转变成生物体内的有机碳,但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

4、如蓝藻和硝化细菌都是生产者,A错误;生物圈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在无机环境中碳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碳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错误;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故不能将有机碳分解为无机碳,C错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引起温室效应,打破碳循环的平衡,D正确。4.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f表示大气中的CO2库B.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C.图中共有三条食物链D.碳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f进入a【解析】选C。由图可知,f表示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d、e都是消费者,A

5、正确;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B正确;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C错误;碳从f到a可通过光合作用,也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D正确。预测点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B.猫头鹰和黄鼬捕食田鼠,猫头鹰和黄鼬有竞争关系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的CO2过多,这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解析】选A。在生态系统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而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则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碳循环

6、则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6.在不考虑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某同学构建了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和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和_。(2)太阳能被A通过_(生理过程)转化为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最终以_能的形式输出。B从A获得的能量远少于A固定的能量,主要是因为_。(3)通常,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通过过程,A从C那里得到的是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通过过程C从B那里获得_(填“物质”“能量”或“物质和能量”)。由此分析可知,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被利用的差异在于_。【解析】(1)太阳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所以,

7、图中A为生产者,又因为A与C间存在双向箭头,故C为分解者,B为消费者。(2)太阳能需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最终以热能的形式输出。消费者从生产者中获得的能量远少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这是因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3)图中过程中生产者可以利用分解者产生的无机物,但不能获得其能量,而过程中消费者遗体等中的物质和能量可供分解者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能循环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环。答案:(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光合作用热A固定的能量大部分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合理叙述即可)(3)物质物质和能量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不循环(合理叙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