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三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十 3.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提升作业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060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三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十 3.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提升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三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十 3.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提升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三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十 3.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提升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三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十 3.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提升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三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十 3.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提升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三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十 3.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提升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高考预测 第三部分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十 3.2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时提升作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独立合成部分蛋白质B.蓝藻的有氧呼吸过程无线粒体参与C.内膜折叠成嵴有利于ATP的合成D.线粒体在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少于腹肌细胞【解析】选D。线粒体中含有少量的DNA,可独立合成部分蛋白质,A项正确;蓝藻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无线粒体参与,B项正确;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嵴,有效地增加了膜面积,增加了酶的附着位点,有利于ATP的合成,C项正确;耗能多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故线粒体在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多于腹肌细胞,D项错误。2.(2017襄阳模拟)买罐头食品

2、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的字样,引起盖子鼓起的最可能原因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94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解析】选B。“盖子鼓起”说明罐内有气体CO2产生,又由于罐头密封着,氧气很少,应为无氧呼吸产生CO2,A、D项错误,B项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产物是乳酸,无CO2产生,C项错误。3.(2017孝感模拟)下图所示两实验装置,用以研究在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若在室温25的环境中进行图中的实验,1 h后,两温度计的读数

3、可能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95()装置1装置2A2627B2724C2725D3027【解析】选D。装置1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释放大量的能量;装置2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少,但两装置的温度均高于室温。因此D选项正确。4.(2017衡水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丙酮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酮酸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释放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丙酮酸转变成酒精的阶段只能释放少量能量C.催化丙酮酸分解的酶只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D.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CO2、水、酒精【解析】选A。丙酮酸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故A项正确;丙酮酸转变

4、成酒精的阶段不释放能量,故B项错误;丙酮酸氧化分解的阶段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故C项错误;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有CO2和水,不包括酒精,故D项错误。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人体细胞内O2CO2的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中高【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及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A项正确;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

5、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项错误;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也没有H的积累,C项错误;人体细胞内O2/CO2的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中低,D项错误。6.(2017潍坊模拟)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96A.中能量数值最大的是B.代表的物质是氧气C.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D.部分原核生物能完成图示全过程【解析】选D。分别代表有氧呼吸第一、第二、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其中数值最大的是,故A项错误;代表的物质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还原氢反应产生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故B项错误;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故C项错误;原核生物虽然

6、没有线粒体,但是有些原核生物也可以完成图示全过程,如好氧菌,故D项正确。7.研究影响豌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97()A.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B.过程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过程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D.过程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解析】选C。线粒体消耗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A项错误;由曲线可知过程加入线粒体后氧气浓度略微下降,说明此时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项错误;氧气消耗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三

7、阶段,第三阶段是H与氧结合生成水,H不足,耗氧速率低,C项正确;过程氧气下降速率减慢,但加入ADP后氧气下降速率加快,说明过程是因ADP不足造成耗氧速率减慢,D项错误。8.下列细胞中,其无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A.密闭塑料袋中的苹果细胞B.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C.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D.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解题指南】无氧呼吸包括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一般情况下,动物细胞、乳酸菌和特殊植物器官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解析】选C。根据题意,选项中的呼吸作用应为产乳酸的无氧呼吸。密闭塑料袋中的苹果细胞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A项错误;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进行产酒精的

8、无氧呼吸,B项错误;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C项正确;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D项错误。9.如图表示某油料作物种子在黑暗且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的干重变化(已知萌发初期脂肪会转化为糖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C.7天后干重减少是因为脂肪等在萌发过程中氧化分解D.10天后,使萌发种子干重(含幼苗)增加的必需条件是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解题指南】题干和曲线中的重要信息:(1)种子始终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因此种子只能进行细胞呼吸,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从曲线看

9、出,前7天种子的干重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解析】选C。脂肪中C、H含量高,转化成糖类过程需要添加O,所以使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而不是碳元素,A项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无减数分裂,B项错误;种子萌发未产生叶片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7天后种子由于细胞呼吸干重减少,C项正确;种子萌发为幼苗后,必须提供光照才能使干重增加,D项错误。10.(能力挑战题)(2017太原模拟)若酵母菌呼吸消耗的O2与释放CO2的量如下图所示,图中四种状态下,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比值,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98A.

10、甲,1/5B.乙,1/3C.丙,2/3D.丁,2/3【解析】选C。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够产生CO2。甲状态下,吸收的O2量为1单位,释放的CO2量为6单位,说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1单位,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6单位,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为5单位,消耗的葡萄糖量为5/2单位,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的比值为1/15。同理,乙状态下比值为1/6,丙状态下比值为2/3,丁状态下只进行有氧呼吸。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11.(14分)如图是探究有活性的水稻种子细胞呼吸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99(1)将种子浸透的作用是增加种子

11、细胞中的_水,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2)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0点,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将向_移动,原因主要是_。红色小液滴停止移动后,种子的呼吸方式应是_。(3)为确保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一个装置,该装置的金属网上应放置_,其他部分与原装置相同。【解析】(1)种子浸泡在水中吸水,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上升,增强细胞的代谢。(2)由于发生了有氧呼吸,消耗了O2,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下降,红色小液滴向左移动。当O2被耗尽后,种子进行无氧呼吸,由于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因此液滴将不再移动。(3)校正装置,应当将种子换

12、为等量死亡的同种种子。答案:(1)自由(2)左浸透的种子进行有氧呼吸吸收O2,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后,导致瓶内气压下降无氧呼吸(3)等量、煮熟(或死亡)的同种种子12.(16分)(2016天津高考)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_。(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通气能提高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工艺如下。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

13、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生产工艺流程中“先进行酒精发酵,后进行醋酸发酵”,曲线图中“前15天,A层醋酸杆菌密度变化明显;后15天,B层醋酸杆菌密度变化明显”。(2)解题关键:分析三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醋酸杆菌是需氧型,乳酸菌是厌氧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的催化

14、条件及酵母菌、醋酸杆菌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原因是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2)先通气可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使酵母菌快速增殖。(3)图中A与B层颠倒后,B层醋酸杆菌获得的氧气较为充足,营养物质充分,pH适宜,醋酸杆菌繁殖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并且最后达到稳定。因此影响其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氧气、营养物质、pH。乳酸菌属于厌氧菌,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层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竞争,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使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答案:(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2)酵母菌(3)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氧气、营养物质、pH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不翻动,或下)种间竞争(或竞争)13.(20分)(能力挑战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教材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