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人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018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人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人民版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有可能是()A海军的出场与角逐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D维新思想与海军角逐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可知,甲午战争中展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以及近代意义上的海战,故选A项。“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B项错误;“清廷的宣战与媾和”不能体现近代化色彩,只能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甲午战争,而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中并未发挥作用,甲午战争

2、后维新思想才开始发挥作用,D项错误。2某谈判大臣接到一份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赔费一节,言中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删减不可”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从“奉天南边割地太广”可知是割让辽东半岛,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故选C项。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A项错误;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B项错误;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的内容,D项错误。3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

3、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辽、台并失”是指日本要求割占的辽东半岛和台湾,刘坤一等电奏清政府希望不要接受日本要求,此时马关条约还未签订,故A项错误;刘坤一等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故B项正确;此时中日战争已经爆发,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的态度,故D项错误。4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

4、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的特权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C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的必然选择D文章的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末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为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刺激了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故选B项。5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时中国被“惩罚”主要是因为清政府()A大量销毁外国鸦片B承认义和团且纵容其反帝C帮助朝鲜镇压起义D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

5、答案:B解析:根据漫画中有八个国家“惩罚”中国的这一信息可知,漫画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原因就是义和团运动的反帝斗争,故选B项。“大量销毁外国鸦片”是鸦片战争的起因之一,与题干漫画内容不符,A项错误;“帮助朝鲜镇压起义”与甲午中日战争虽有一定的关系,但不符合题干漫画的内容,C项错误;“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不符合题干漫画的内容,D项错误。6梁启超说:“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思,当夫乙未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这段话表明梁启超()A以个人好恶评

6、价历史人物B强调说明个人历史作用微小C片面夸大个人的历史作用D主张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历史人物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看,也不可能有谁比李鸿章有更好的措施,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是形势所迫,可见梁启超主张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历史人物,故选D项。“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固非无因”是以个人好恶评价李鸿章,认为他对清政府外交的失败负有责任,但并非材料强调的内容,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个人历史作用微小,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片面夸大个人的历史作用,C项错误。7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有保留地加入了国际海关税则出版联盟公约;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应邀参加俄国发起

7、的国际和平会议,并加入相关公约。这一现象表明晚清外交()A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发生重大变化B放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C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近代的外交。通过材料可知,清朝光绪年间,中国外交逐渐融入国际体系,表明晚清外交在西方的冲击下发生重大变化,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外交的制度框架,故C项正确。8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

8、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醒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可知,反对者认为议和签订不平等条约会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的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朝鲜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朝鲜国内对此有赞成

9、、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足点。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答案:修改建议一:关于日本吞并朝鲜半岛,应将“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中的“支持”改为“默许”。理由:日本在亚洲的侵略一方面损害了部分列强在华的利益,但更多的是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愿望一致,故而列强持默许态度。修改建议二:关于战争的结果,应把列强瓜分中国的“进入中国”改为“入侵中国”。理由:应该明确战争的侵略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