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6010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8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作业提升练 人民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提升练 八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45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2017菏泽模拟)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形象地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这三大外交政策()A.一直到今天仍然适用B.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C.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D.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普遍尊敬【解析】选B。三大外交政策倾向于靠向社会主义苏联,疏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故B正确。【加固训练】1952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院系调整,撤销合并了大部分院校的英语科系,德语、法语等语种也被缩减;19531956年间,全国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语系人数却大幅

2、增加到12 477人。出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A.工业化建设基础薄弱,人才需求增加B.“双百”方针的提出C.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D.“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解析】选D。材料中提到20世纪50年代各大院校撤销合并了英语科系,缩减德语、法语等语种,俄文专科学校及综合性大学俄语系人数却大幅增加,说明这一时期的院系调整主要减弱了同英法德等西方国家的联系,加强了与苏联之间交往,与外交政策有关,故D正确。2.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材料中的现象突出反映了当时我国政府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3、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解析】选C。由题目中的信息“1950年北京市军管会收回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可知应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故C正确。3.“新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其特点是通过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争取在中国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安全缓冲地带。”为此,中国()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改善同日本的关系C.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D.参加不结盟运动【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在周边地区建立集体和平秩序和扩大和平地区”可判断A正确,B、C错误;中国不

4、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D错误。4.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A.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解析】选B。会议号召亚非人民团结起来,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改变被任意摆布的命运,由此推断此次国际会议是1955年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B正确。5.(2017洛阳模拟)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

5、要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解析】选A。依据材料中“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故选A。【拓展延伸】万隆精神(1)内涵:亚非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要求亚非国家之间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精神,通常被称为“万隆精神”。(2)意义:它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和睦邻友好,加强了亚非新兴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觉。它推动了

6、日益众多的亚非国家走上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此后,这些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在世界事务中所处的地位日臻重要,促使国际政治力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6.(2017安阳调研)1971年,美国决定调整政策,抛出了所谓的“双重代表权”提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进入联合国,同时保留台湾民党集团的席位。该提案出台的背景是()A.美国对联合国控制加强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C.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美双方关系正常化的实现【解析】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控制联合国,70年代随着新兴力量的崛起,这种控制减弱,故A错误;B是1971年10月完成,与题目背景不符,故B错误;随着新中国国

7、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有所改变,所以决定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故C正确;中美双方关系正常化开始实现是在1972年,故D错误。7.(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联合国第26届大会10月25日晚(纽约时间)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最终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提案。35票反对票中,除了美、日、澳大利亚外,32票为第三世界国家。材料主要强调了()A.恢复合法权利来之不易B.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C.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失败D.亚非拉美国家是反对恢复中国合法权利的主导力量【解析】选A。材料为新中国恢复在

8、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过程中受到美国等国的反对,体现出恢复合法权利来之不易,故A正确;中国外交的立足点是独立自主,故B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但非材料的主要意图,故C错误;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是中国恢复合法权利的重要力量,故D错误。8.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1972年5月,尼克松同样成为访问苏联的第一位美国总统,两国元首一致表示“尽最大努力避免军事对抗”。这主要说明()A.中美建交推动了美苏关系正常化B.战略平衡与缓和是美国的外交目标C.20世纪70年代,苏联居争霸优势D.两极格局中,美国居于主导地位【解析】选B。中美建交是在

9、1979年,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故A错误;尼克松改善中美关系是为了制衡苏联,寻求战略平衡,而访问苏联说明美苏关系也有缓和的一面,故B正确。9.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上述外交行为反映出()A.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新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C.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D.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全面恶化【解析】选B。从“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和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可以看

10、出这一时期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故B正确。10.(2017皖南八校模拟)邓小平曾说:“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这表明()A.国家力量决定外交政策B.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C.突破外交封锁十分必要D.外交政策应当适时调整【解析】选B。材料中邓小平的意思是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会影响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即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外交,故B正确。11.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合力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

11、体现了多国结盟的特点B.是新世纪冷战思维的产物C.主要目的是应付地区反恐D.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解析】选D。上海合作组织主张“结伴而不结盟”,故A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旨在加强成员国睦邻互信和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地区和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与冷战和反恐无关,故B、C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是全面合作的新型国际组织,故D正确。12.(2017全国名校联考)2016年6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时指出:“弘扬上海精神全面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各领域合作发展。”材料中的“上海精神”()A.致力于营建睦邻友

12、好B.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C.体现了新型国家关系D.促进了亚洲各国友好【解析】选C。“上海精神”指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体现了新型国家关系,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材料二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

13、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1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14、。(7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10分)(3)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8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信息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第(2)题根据材料二信息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第(3)题据材料三信息“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答案:(1)国际:两极对峙;亚非出现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国内:大力发展民族经济。(7分)(2)和解原因:中美两国都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

15、则,并以之作为解决双方分歧和处理双边关系的基础。(4分)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经济“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泥潭。(6分)(3)挑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推行单边主义。(8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中国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结果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相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中对中国外交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