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928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一、选择题1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后金属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解析:钠硬度很小,熔点低,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答案:B2钠着火燃烧时,可用下列哪种物质或方法灭火()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水沙土A BC D答案:D3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钠投入到酸溶液中,先与水反应B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反应条件有关C钠应保存在煤油中D钠在反应中易失电子,表现出还原性解析:钠投入酸溶液中,先与酸反应,酸反应完后再与水反应。答案:A4将少量金属钠投入

2、CuSO4溶液中,所发生的反应是()2NaCuSO4=Na2SO4CuCu2H2O=Cu(OH)2H2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ABC D解析:Na投入CuSO4溶液发生两个反应:Na先与H2O反应,生成的NaOH再与CuSO4反应。答案:C5将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生成红褐色沉淀有气泡产生因为Na2O2具有漂白性,所以FeCl3溶液褪色A BC D解析:Na2O2投入FeCl3溶液中,Na2O2与水反应得到O2和NaOH,NaOH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Fe(OH)3,故现象为生成红褐色沉淀和产生气

3、泡。答案:B6将下列各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的是()ANaCl和Na BNa2O和Na2O2CNa2O2和Na2CO3 DNaCl和NaOH解析:A项得到的溶质分别是NaCl和NaOH;B项得到的溶质都是NaOH;C项得到的溶质分别是NaOH和Na2CO3;D项得到的溶质分别是NaCl和NaOH。答案:B7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解析:本题只涉及钠与氧气的反应。钠在氧气中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不加热则生成氧化钠及少

4、量过氧化钠,产物中的钠元素只显1价。解题时要注意钠与氧气反应随温度不同产物不同,等质量的钠被氧化时失去相同数目的电子,等质量的钠生成过氧化钠时结合的氧多,产物质量大。答案:B8(2015山西朔州高一月考)150 ,取m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通过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也增加了m g。下列物质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ACO BH2CC2H5OH DC6H12O6解析:由2CO22Na2O2 =2Na2CO3O2和2H2O(g)2Na2O2=4NaOHO2知,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做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

5、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都不能发生)。因此凡分子组成符合(CO)m(H2)n的物质,m g该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CO2和水蒸气通过足量的Na2O2后,固体增重必为m g。答案:C9Na2O2是一种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当Na2O2与某物质Q发生反应并且有氧气生成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Q一定是氧化剂B当有1 mol O2生成时转移电子4 molCO2一定是氧化产物DNa2O2不可能发生还原反应解析:Na2O2与水或CO2反应时,水或CO2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生成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答案:C10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

6、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浓度为0.5 mol/L 的盐酸中和,则生成物的成分是()ANa2OBNa2O2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解析:x由NaOHHCl=NaClH2O知,n(NaOH)n(HCl)0.08 L0.5 molL10.04 mol,则n(Na)0.04 mol,若这些Na与O2反应全部生成Na2O,其质量应是62 gmol11.24 g1.5 g,故生成物的成分应是Na2O和Na2O2的混合物。答案:C二、非选择题11已知用金属钠制备氧化钠,可有多种方法:4NaO2=2Na2O4NaCO2=2Na2OC2NaNO2(亚硝酸钠)6Na=4

7、Na2ON2(1)上述三种方法最好的是_,原因是_。(2)上述反应中NaNO2作_剂,当有1 mol NaNO2反应时,电子转移的数目是_。解析:钠制备氧化钠,易产生Na2O2,为防止Na2O继续被氧化,制备环境必须消除氧气,故方法最好。答案:(1)N2的生成可以防止Na2O被氧化为Na2O2(2)氧化3NA12有人设计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水反应的方法,利用煤油来控制反应速率,使学生能仔细观察到各种实验现象。该方法简便、安全、现象明显、有趣味性,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如图所示,将带胶塞的尖嘴玻璃管和长颈漏斗插入橡皮塞孔中,但玻璃管勿插入液体,乳胶管上夹上弹簧夹。实验时,往100 mL的大

8、试管中先加入40 mL煤油,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皮塞,通过漏斗加满滴有2滴酚酞的水。根据反应中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金属钠变化的现象是_。(2)大试管中液面颜色的变化是_。(3)试管中液面变化是_。长颈漏斗中液面变化是_。(4)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_。解析:因为煤油钠水,Na块应在煤油和水层分界处浮动,钠块下部和水接触生成H2,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在逸出过程中把钠带入煤油层,钠在重力作用下再回到界面。反复多次,直到钠完全消失。产生的气体聚集在大试管上部,把液体反压到长颈漏斗中。答案:(1)钠在煤油中逐渐下沉,至水面时与水发生反应,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像热气球一样在

9、煤油与水的界面处做上下游动,最后完全消失(2)水溶液从上至下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3)液面逐渐下降液面逐渐上升(4)当漏斗中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打开弹簧夹,点燃气体,有淡蓝色火焰产生13某银白色金属固体A:放在空气中氧化成白色固体B;将A点燃火焰呈黄色,生成浅黄色固体C;A、B、C均可跟无色液体D反应,生成碱性物质E,其中A跟D反应时还可生成可燃性气体F,C跟D反应时则生成另一种气体G;F和G混合遇火可剧烈反应而发生爆炸,并生成D。据此推断:(1)C为_,D为_,F为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_;CE:_。解析:依据,可知固体金属单质A是Na,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白色固体B(Na

10、2O),在空气燃烧生成C(Na2O2),它们都与水反应生成NaOH,其中Na与H2O反应生成H2,Na2O2与H2O反应生成O2。答案:(1)Na2O2H2OH2(2)4NaO2 =2Na2O2Na2O22H2O=4NaOHO214.(1)如右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a甲同学可能使用的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解析:(1)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a2O,使钠表面变灰暗,同时烧瓶内压强降低,气球会膨胀。(2)a项,若钠的量不足,则氧气消耗不完,造成进水量少于容器容积的1/5,结果偏低,合理。b项,若瓶塞未塞紧,钠熄灭冷却,瓶内气体收缩,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