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

上传人:焦** 文档编号:8685865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优秀村干部事迹材料5篇【篇一】2015年8月,县委组织部干部被选派到河口镇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总要求,通过认真了解村情、着力解决问题、发展特色产业、真情服务群众,出色的完成了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镇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和信任。精准切入,驻村工作熟悉村情。来到村后,为了尽快了解村情民情,把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吃住在村上,128户群众,他扎扎实实的走了一遍。看到严存锁、来赵凤等贫困户、五保户家中的艰难与不幸,倾听因癌逝世的18岁女孩母亲来雪红的悲痛陈述,回想攀爬山路至群众家中时

2、老人佝偻着身子递过自家收获的梨子时真挚的笑容,村的点点滴滴,群众朴实而友善的言语,都深深地触动着他。担任第一书记,是接受群众路线教育的又一次深刻洗礼,他深深地知道,只有扎根基层、了解基层、熟悉群众,才能驻好村、干好事。通过上下听取意见,反复征求不同声音,最终确立了村“支部引领、基础支撑、产业增收、精准帮扶”的脱贫思路,制定出了精准扶贫方案和村域经济发展计划。建强堡垒,党建助力脱贫攻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驻村以来,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和书记讲党课平台,组织党员集中学习50余次,开展专题讨论4次、组织生活会1次,进一步增强了全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在“两学一做”

3、学习教育中,党支部创新方式方法,将每月5日定为“支部主题党日”,按月交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诵读党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4个基本动作坚持到位,围绕“学习教育、民主议事、服务奉献、民主评议、党员积分”等主题开展集中活动,通过“支部主题党日”将党的思想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党支部建强了,党建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方法优势和发展优势。夯实基础,解决发展困难问题。对于山区偏远的小村来说,交通、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影响发展的不小问题。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联系县交通局为村实施了3.5公里通村水泥路拓宽工程,困扰一组移民搬迁点20余户村民的200米排水工程也得到解决,

4、共计投资30余万元。积极向县水利局申报项目,先后3次申请管道7000余米,向市慈善协会争取帮扶资金2万元,彻底解决了一、三、四组群众的饮水问题。在的辛苦努力下,全村共有8户贫困户办理了扶贫产业发展无息贷款16万元,用于发展中药材、核桃种植产业。注重造血,拓宽产业扶贫道路。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在产业发展上,注重精准扶贫,更注重长效扶贫。结合村产业发展实际及特点,先后为贫困户联系调拨矮化核桃苗木3000株、花椒苗木3200株,每户贫困户平均增加核桃种植2亩、花椒种植2亩。为丰富产业结构,增加村民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动的抵抗力,与村致富能手张清林多次座谈,说服他带头建立田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

5、,目前集中流转土地140余亩,合作经营土地30余亩,2016年,共种植柴胡50余亩、蔬菜50余亩,玉米70余亩,合作社现给汉中20余家超市、企业固定供菜,发展形势良好。真情服务,赢得党员群众信任。“任何一项工作,只要用心用情用智用力,都能干好干出色”。这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贫困户来续将的儿子,在白水县遭遇煤矿生产事故导致下半身瘫痪,知悉后,及时前往来续将家中了解情况,陪同来续将到县仲裁办咨询相关政策并联系白水县政府办、司法局申请法律援助并开具相关证明,目前赔偿已落实到位。在把来续将的儿子接回后,第一时间联系县残联上门为其办理残疾证,申请相关补贴。在走访中,了解到

6、贫困户来永程的老伴因病长期卧床,行动不便,及时向县残联申请,将轮椅送到了他们家里。一年多来,先后帮助群众残疾人补贴、申请轮椅、移民搬迁、土坯房改造、发展产业、花椒保险赔付、劳动伤残仲裁等实事20余件。“生活像油盐酱醋,让我们饱尝酸甜苦辣;生活像一把无形教鞭,让我们无师自通、成长成熟,但我们收获的是过程和幸福”,这是民情日记上的一句话。相信,收获的不仅仅是过程和幸福,不仅仅是责任和担当,更是整个人生。【篇二】昔日的凤州镇邓家台村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活贫困落后。如今,走进邓家台村,一栋栋崭新的民居,一行行整齐的绿树,一簇簇盛开的鲜花,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让人心旷神怡。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发

7、生根本性的变化,离不开一心为民的女村官。在多年的实践中,她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探索总结出了“四情”工作法,使党支部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引领发展的鲜艳旗帜、实现梦想的希望航船。凭一腔热情赢民心童家庄原来是邓家台村七组,撤村并组时合并为三组,22户82人居住在山顶,最远的一户离村委会8里之遥,村民下山只有一条便道。每年到了苹果收获季节,看见山下的村民一车一车卖苹果,一沓一沓数钱,山上的村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们要想把苹果变成钱,只有靠背,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每天最多能背6、7回,全家人背半个月才能往山下背一车。遇到阴雨天,只能望路兴叹。好不容易背下山,错过了时机和商机,商贩故意压价,要是

8、卖不了,只能眼看着烂掉。长年累月的负重劳作,山上居住的村民大多都弯腰驼背,疾病缠身。修路,成了村民的一块心病,也是几代人的梦想。“要想富,先修路。”1996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发动义务工打通了一条拖拉机路。去年年初,将童家庄砂石化道路作为承诺内容。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协调安河选矿厂出动机械,村民自发投义务工,经过一个多月奋战,拓宽了路基。“感谢党,感谢领导关心!为了给我们组修路,李书记几乎天天走2、3个小时,到工地上来指挥协调,亲自参与劳动。这次修路,伤了许多地和树,我是一名老党员,不要村上赔偿,只要能把路修通”,田种德老人激动地说。近年来,带领党员群众先后硬化道路6.94公里,修建砂石路1

9、7.5公里,新修河堤720米,临河田坎1200米。争取灾后重建、村组道路、农网改造、人饮工程等资金800多万元,改善了村委会阵地、建起了老人幸福院、兴修加固了河堤、实施了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等几十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在今年的抗旱中,自筹基金5万元,劳动力180人,解决了一组朱家坝48户,192人吃饮水问题。用一片真情贴民心农村要发展,农民必须富。用一片真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她立足村情,带头学技术、找信息、闯市场,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发展农业产业化道路,“让村民都有钱花”。1992年,067基地、103厂、165所开始往西安搬迁。三年时间,邓家台一片就撤走了2、3万人。“

10、三线厂没有搬迁时,种啥都挣钱,一把苜蓿都卖钱,苹果又小品种又杂,工人到地里争着买。”邓家台村党支部委员、果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胜利说。厂搬了,人撤了,村子一下变萧条了。邓家台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村民靠啥致富?村上的发展何去何从?一道道难题摆在了村干部和村民的面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研究一条发展路子!”刚当选村委会主任的立即召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商量办法,通过分析现状、对比算账,最终决定走苹果富民的道路。村民想栽苹果,又没钱购买苗木,思想上畏难,行动上迟缓。要想大发展,必须花血本。于是,立即召集会议研究,决定无偿提供苗木。苗木不要钱,村民一下子有了积极性,迅速掀起了大规模发展苹果的高潮

11、,每年以200亩的速度递增。目前,全村苹果留存2113亩,年产优质苹果450万斤,总产值750万元,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近9000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60%。苹果有规模了,但管理跟不上、市场信息不畅、产品品牌不响。积极协调注册成立了“邓家台果友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先后邀请日本果树栽培专家末永武雄、省果业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马峰旺等知名专家教授40余人,为果农讲解苹果种植强拉枝、大改型、巧施肥、无公害等“四大关键技术”,现场答疑解惑。目前,已有32人拿到由杨凌示范区颁发的“农民技术职称证书”。每年杨凌农高会时节,都会组织果农去考察学习,先后引进早熟新品种红盖露250亩,扩育

12、3万余株,使新品种面积达到1800亩,注册了无公害商标,在2014年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展览会上被评为优质苹果银奖。为了把邓家台苹果品牌打出去,多方筹资兴办纸箱厂、鼓励村民修建果库、与超市对接等,做大做强做优苹果主导产业。“农民要致富,必须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还是要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又谋划着搞多种经营,带领村民栽植花椒、核桃、发展特种养殖、扩大菜苗培育、拓宽劳务输出渠道,邓家台村村民成了产业大军,农民收入步入了“快车道”。怀一颗柔情暖民心“群众的日子过得不好,咱干部就说不起硬话。只有出于公心,才能让别人佩服。”说。“李支书是我的恩人,要不是她扶我一把,我这辈子也难翻身。”村民邓志权

13、对记者说。多年前,左手残疾的邓志权为给两个孩子治病欠了一屁股债,整日愁眉不展。2007年,资助他5000元,帮他养了1万只鸡,当年就收入5万元。第二年,又把她家经营的白灰窑给了邓志权,还帮他跑销路,第一年就收入8万元,邓志权一下子翻了身,他几次给还本钱被拒绝。现在,邓志权每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在她的带领下,村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缺劳力的困难家庭,疏花疏果套袋、整修果园、平整土地;为缺钱的家庭,提供就业信息,协调贷款;为出现矛盾纠纷的家庭,提供帮助,法律咨询,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急事不回避、难事不上交”。持一份激情聚民心“一个

14、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是党员就要带头、是党员就要奉献”说。她心里很清楚,“村看村,户看户,党员看书记,群众看的是干部。“自己是“两委会”班子和党员群众的主心骨,要团结带领“两委会”一班人,和衷共济、齐心协力搞好工作。2007年,县上在邓家台村征地修建福利园区,给村上给了1个月期限,村组干部全体出动,一周内拿下了征地任务。面对巨额征地款,有的干部提议吃顿饭、报销些话费,但被断然否决,她说:“大家确实很辛苦,我私人请客,想报销话费,我私人给你交。当村干部就要公正无私,公是公,私是私,征地款一分都不能动。”同时,她和班子其他成员,耐心细致做工作,使得该工程按期投入使用。春华秋实,天

15、道酬勤。付出的心血得到了回报,邓家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致富路,一个个荣誉证书见证了和村委会一班人的奋斗足迹。她怀揣着“创先争优、永续辉煌”的信念,继续朝着建设幸福、和谐、靓丽、奋进的新农村目标阔步前进。【篇三】在秦岭南麓有一条不起眼的河流,叫麻峪河。这条平均宽度不到10米的河流,像母亲一样孕育着这里的人们,滋养着这里的土地。住在它怀抱里的麻峪河村村民,也因知足而幸福,更因感恩而幸福,在他们的心中幸福的初衷都源于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村党支部。,男,生于1959年7月,初中文化程度,现任麻峪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自担任村干部以来,他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在

16、全村乃至周边地区树立了很高的威望,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是人民心中不折不扣的好干部、好支书。率先垂范,坚持不懈,敢做林麝养殖第一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亲眼见到乱猎野生林麝的现象,严重破坏生物资源,于是,他萌生了驯养林麝并实现人工养殖的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余年坚持不懈的摸索和实践,经历了挫折、苦闷、无奈等一系列的重重考验,终于让他掌握了一整套林麝生活习惯和疾病防治技术,他按照科学规范的养殖模式扩大了种群,盖起了一排排新的圈舍,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尽心尽责,不忘乡邻,带动大家致富谋发展为了带领群众致富,尽快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动员村民开展以林麝养殖、猪苓种植为中心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