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735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高中语文 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目标: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观点,感受不同阶段的爱。3、通过筛选信息,区别父爱与母爱,重新审视爱。4、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评析。教学重点: 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联系实际,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教学过程:一、导入地震中母亲的遗言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

2、,看上去有些诡异。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感动有让我们感受了母爱光华的绚烂!那么我们今天就站另外一个角度,站在理性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这份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3、二、简介弗罗姆及爱的艺术弗罗姆,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速读课文,筛选信息,感知文脉。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5分钟时间整体把握全文,自己尝试编写全文结构提纲。文章旨在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成为自己的父母”,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阐述这个问题的?明确如下: 第一部分(第13段): 自恋阶段 被人爱阶段 成长过程:被人爱爱别人创造爱爱的原则 幼稚和成熟第二部分(第47段):爱的对象的发展。(母亲 父亲)

4、现象:先理解母爱,再认识父爱 原因:母爱无条件,父爱有条件第三部分(第810段):总结全文: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细读第一部分内容,从文本中筛选信息,认识成长过程中人对爱的情感变化情况。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对爱情感变化特征表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婴儿期)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8岁以下(幼儿期)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810岁(童年期)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少年时期(成长期)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时期(成熟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通过以上的阅读归纳,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爱不是与

5、生俱来的!爱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三、研读课文1、母爱和父爱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从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2、弗洛姆认为怎样的状态才算拥有成熟的健康的灵魂?明确: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拥有两个世界,树立两个形象: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爱的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3、面对父爱与母爱各自的特点,谈一谈你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明确:面对母爱,我们应该成为健康、善良、快乐、有安全感的人;而面对父爱,我们应该变得

6、有责任感,坚强,理性,自立,大有作为。4、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明确: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在孩子的幼儿期是接受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应该学会去爱别人,给与爱!这样孩子才会趋向成熟! 四、疑难探究1、母爱与父爱各有哪些特点?二者有何区别?母爱与父爱有哪些积极性与消极性?明确:特点与区别:母爱:无条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无法赢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从身体上和心理上给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爱:有条件。需要努力,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

7、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优缺点:母爱:(优点:)伟大,为人所渴求。(缺点:)不需努力,无法赢得。父爱:(优点:)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缺点:)必须努力获取,否则会失去。2、文章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寻找生活中自己曾经有过的这种感情经历。明确:前者是一种不成熟、幼稚的爱,后者则是成熟的爱。“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这得在

8、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成熟的爱,是能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在课文中找到作者的观点并不难,难的是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认识自己情感成熟的过程,从理性层面审视自己的情感。)3、怎样理解“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明确: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在内心剥离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关他们的精神世界。他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设计这个问题还是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成熟的人会融合父母给自己的爱,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懂得爱父母,懂得回报社会)。五、课堂小结风风雨雨,大家已走过了十六七载了,在这中间,总有许多的爱包围着大家,有来自你们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送上一曲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多媒体播放感恩的心)六、作业阅读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写一篇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