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731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 50分)读下面四幅景观图,完成第14题。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置身其中仰观的是() A.B.C.D.2.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的是()A.B.C.D.3.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的是()A.B.C.D.4.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A.B.C.D.解析:一线天指从岩石的缝中观看苍苍蓝天,在我国各大名山景区多可见到,需置身其中仰观,方可体验其奇观。观赏瀑布,最好在适当距离仰视。观赏钱塘江大潮要选择高潮位

2、和东南风强盛时可达到最佳效果;尼亚加拉大瀑布宜选择适当距离仰视。“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山水组合景观的特点,桂林山水体现了这一特点。答案:1.B2.C3.A4.D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据此完成第56题。5.黄山风景秀丽,“黄山四绝”闻名于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黄山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比较显著B.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经常出现云海缥缈、烟雾朦胧的壮美景观C.黄山是一座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明显,造就了地貌多姿多彩的形象美D.黄山自古成云海,但只有夏、秋两季才能观赏到6.

3、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的说法,读图“猴子观海”,欣赏此奇景应()A.特定地点观赏B.适当距离仰观C.把握观赏时机D.品味文化内涵解析:第5题,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一年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之说。第6题,地貌的天然造型,只有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欣赏其某种形象。答案:5.D6.A读“黄河部分水系图”及“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剖面图”,完成第78题。7.有资料描述壶口瀑布为“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说明观赏壶口瀑布应()A.适当距离仰视B.从两侧俯视C.平视D.置身其中8.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原因是()A.岩石产生断层,从而形成瀑布B.湖水

4、从陡坎处外泄C.河床坡度太陡D.河床岩石软硬不一,流水差异性侵蚀而成解析:本组题以黄河部分水系图及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剖面图为背景,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及地理成因。第7题,一般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仰视,但由于壶口瀑布位于晋陕大峡谷中,要想欣赏到资料中描述的效果,应从两侧俯视。第8题,由图可以看出,壶口瀑布上部岩层为砾岩,较硬,下部岩层则较软,因此该瀑布是经过河水长期差异性侵蚀而形成的。答案:7.B8.D9.以下景点和观赏位置对应正确的是()A.三清山的“仙人指路”远眺B.洞庭湖登岳阳楼C.神女峰置身其中D.杭州一线天俯瞰解析:“仙人指路”这种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地点才会觉得天工之巧妙;远

5、眺可得神女峰峰峦之雄伟峻秀;置身其中近观才知一线天的妙处;观赏洞庭湖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瞰远望,才能视野开阔,产生美感。答案:B10.我国园林建筑类型丰富,各具特色,并与当地自然风貌浑然一体。下列叙述符合事实的是()北方园林色彩以黑、白为主色调,呈现素净、淡雅、温和之美江南园林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富贵尊容,庄严雄浑圆明园既集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点于一身,又汲取了世界园林的精粹岭南园林建筑材料多用青灰色砖瓦A.B.C.D.解析:我国北方园林有浓厚的皇家思想;南方园林多呈现田园色彩,多淡雅、素净;圆明园是中国乃至世界园林的集大成者;岭南园林建筑材料多用青灰色砖瓦。答案:C石窟是

6、指开凿于山石、崖壁间的洞室,最初是佛教的修行之地,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有规模的佛教建筑。下图为“我国三大石窟分布及开凿年份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2题。11.三大石窟的分布图可以反映出()A.佛教仅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B.佛教都分布在我国的山区C.佛教可能的传播方向和兴盛时期D.佛教都分布在汉族人口集中的地区12.敦煌石窟作为宗教文化景观,见证了中国的古代文明,这反映了旅游资源的()A.位置相对稳定性B.历史文化属性C.美学属性D.非消耗性解析:第11题,石窟是宗教活动的场所,所以它能反映出佛教的传播方向和兴盛时期。第12题,敦煌莫高窟现在依然保存着壁画和雕塑的洞窟有492个,彩塑3 000余尊

7、,壁画45 0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作品反映了我国5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因此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属性。答案:11.C12.B我国三条河流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三江并流”地理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A.甲、乙B.乙、丁C.甲、乙、丙D.乙、丙、戊14.下列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核心景观的有()高山湖泊火山锥峡谷冰川地堑A.B.C.D.解析:第13题,“三江并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金沙江(长江上游)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这三条

8、大江在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穿过横断山脉中幽深的峡谷,并行奔流而不交汇的自然奇观。图中甲是红河,乙是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丙是湄南河,丁是萨尔温江(在我国境内称怒江),戊是伊洛瓦底江。第14题,“三江并流”的核心景观包括高山湖泊、峡谷、冰川等,没有火山锥和地堑。答案:13.B14.C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小亮是温州市的一名中学生,他曾经去上海参观了世博园。这一次观光他收获很大,以下是来自他的亲身经历。据此完成第1516题。15.在中国馆,他看到我国各地区展馆展示了各自鲜明的自然景观及人文特色:八百里秦川的如画风光;母亲河源头三江源风光;海岱交融的场馆外形及鲁班锁标志;丝绸古路与

9、歌舞、瓜果之乡风光。以上各展馆对应的省区依次是()A.陕西、西藏、山东、新疆B.山西、西藏、江苏、青海C.陕西、青海、山东、新疆D.山西、青海、江苏、甘肃16.小亮参观了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欣赏到以下四个国家的著名景观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处景观分别位于其所在国家的首都B.四个国家均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C.四个国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迎接同一日的黎明D.四处景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位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欧洲解析:八百里秦川为陕西,母亲河源头在青海,海岱交融的景观位于山东,歌舞、瓜果之乡为新疆。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开罗,八达岭长城位于中国北京,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埃菲尔

10、铁塔在法国巴黎。答案:15.C16.D读下列四幅景观图片,完成第1718题。17.四幅景观图中属于世界自然遗产的是()A.B.C.D.18.关于四幅景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泰姬陵位于泰国,是由白色的大理石建成的B.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有“活地质史教科书”的美称C.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海域,是由一系列的珊瑚岛礁组成的D.肯尼亚国家公园位于赤道附近,其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解析:第17题,泰姬陵属于文化遗产,其他三处都属于自然遗产。第18题,泰姬陵位于印度,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域,肯尼亚国家公园的典型植被是热带草原。答案:17.B18.B读下图,完成第1920题。夏威

11、夷群岛19.下列有关夏威夷的叙述,正确的是()A.夏威夷海滨是世界上罕见的休憩风景胜地B.夏威夷以热带风情和非常强烈的火山喷发景观而闻名于世C.夏威夷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D.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是毛伊岛20.夏威夷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下列有关它吸引游客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优美的海湾金色的沙滩世界罕见的海滨休憩风景胜地阳光明媚,空气和水很少受到污染剧烈而壮观的火山喷发过程A.B.C.D.解析:夏威夷是世界上罕见的海滨休憩风景胜地,以热带风情和火山景观闻名于世,但其火山是宁静喷出的,没有爆发过程,有利于观赏和考察。夏威夷虽地处热带,但受海洋环抱,气候适宜,雨量丰富,阳光明媚,空气和水很少受

12、到污染。夏威夷群岛中最大的岛是夏威夷岛。答案:19.A20.B二、综合题(共50分)21.(10分)读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1)为达到最佳效果,图中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把握观赏时机的是;需要在适当距离仰视,以兼收其形、色、声、动等美感的是;需要选择特定观赏位置的是。(填字母)(2)下面两句诗分别描写的是四幅景观图中的两景,这两句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第一句描写的是,第二句描写的是。(填字母)(3)对于D图的组合景观,说明其观赏方法及效果。解析:本题以不同景观图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第(1)题,黄山佛光是在特定的时间、天气和地点下形成的,必须把握观赏

13、时机;女神司春属地貌的酷似造型,应选择特定的观赏位置;庐山三叠泉瀑布宜选择适当距离仰视,感受其自然美。第(2)题,根据诗句描述及景观特点分析即可。第(3)题,漓江风光属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应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答案:(1)ACB(2)DC(3)对于山水有机组合景观,应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22.(16分)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

14、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月至次年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材料二:黄山冬雪雾凇图。(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自然景色需要掌握什么要领。(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3)黄山云海最适宜在一年之中的季,在的天气状况中欣赏。(4)黄山“四绝”之一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5)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你去观看黄山松,可能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这是否会影响你的欣赏?解析:第(1)题,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观赏时要把握观赏时机。第(2)题,黄山雾凇的形成与其气候特征及天气条件有关。第(3)题,夏季雨后,空气湿度更大,水汽更多,更容易成云致雾。第(4)题,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位置观赏。第(5)题,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来感知的。答案:(1)把握观赏时机。(2)黄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大,冬季强烈冷空气南下,气温急剧下降,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雾凇景观。(3)夏雨过天晴(4)选择好观赏位置,充分发挥想象。(5)不会的。自然景观像什么形态,是通过想象来感知的,只有与想象中的事物或情景合二为一,才会顿觉天工之巧和美妙绝伦。所以黄山松像不像迎客姿态并不重要,关键要发挥想象,它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