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学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692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模块 文化史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考点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纲课标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自主预习】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含义?出现的背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思想文化自由活跃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当时代表社会各阶层,各

2、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背景: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思想文化:私学的兴起。诸子百家主要派流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2、学派人物时代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春秋提倡“仁”和“礼”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天命有常、“仁义”和“王道”;“性恶论”墨家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道家老子春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辩证法思想;“

3、无为而治”庄子战国“齐物”、“逍遥”法家韩非子战国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3、汉代儒学为什么能够取代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据此,你能得出什么认识?原因: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侵扰,需要加强中央集权;汉初“无为思想”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认识:中国主流思想发展的过程是各流派思想相互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丰富自身理论使其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才能被采纳,确立为统治思想。4、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及评价内容评价积极消极“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

4、文化专制,禁锢思想,充满唯心主义色彩“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为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纲常理论(三纲五常)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充满封建意识,实质上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课堂探究】【探究一】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手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手诸侯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夫

5、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 孟子梁惠王上(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孔子与孟子思想之间有何关系? 实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要重民:“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不违农时”。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两者的思想共同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材料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荀子性恶(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荀子为什么被认为是儒家学派代表?又为什么被称为“儒家

6、的异端”?儒家民本思想与当今的民主思想有何本质不同?继承了儒家民本思想,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从根本上说“民本思想”主权在君,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制度;而“民主思想”则是主权在民,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从根本上说“民主思想”最终目的是要推翻封建制度。(3)据所学知识思考儒学为什么会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为什么却不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成显学原因: 儒家学派“仁”“礼”等思想,有利于创造、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受到人民的欢迎,也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青睐。不被当时统治者采纳原因: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

7、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主观方面:儒家“仁”的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4)总结先秦儒学的主要特点?以“仁”为核心;以人性论为基础,注重教化的作用,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体现人道原则,突出民本思想;【探究二】材料: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汉代儒学,有明显的不同:就学术内涵而言,汉儒把阴阳五行之学,纳入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就与当政者的关系而言,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转变为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包括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1)从学术角度分析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与先秦

8、儒学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先秦儒学是如何批判暴政的,而汉儒又是如何“退而求其次”(即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承认皇帝凌驾于天下臣民之上的专制地位)的?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纳入了儒学的理论体系。先秦儒学:孔子主张“仁”,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张统治者实行“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论断。汉儒: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和“君为臣纲”思想,树立君主权威;他还宣扬“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学说,用天意来约束帝王。【课时练习】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 民莫敢不 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9、”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答案:B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3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D4.(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

10、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答案:B5.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答案:C6.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材料 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

11、创办的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宗教类中国经学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及其他天道溯源救世之妙罗马书等书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读作诗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材料二 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先、化、电)为用。” 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2)分析材料、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答案】(1)政治:

12、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西周时期的重要封国。经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2)共同之处:都有中国经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作用: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了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考点2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考纲课标要求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自主预习】1、 宋明理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必要性: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赵宋王朝鉴于

13、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可能性:儒学兼容并蓄,吸收佛、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2、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理”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实现“理”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同学派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理”是世界的本源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秩序的新儒学影响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3、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

14、出现的?(1)政治: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走向腐化。(2)经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不断扩大。(3)思想: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纲常礼教日趋严苛,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西学东渐,近代科技的传入使一些知识分子开阔了眼界。4、对明清进步思想的评价:(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植根于明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这股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其后数百年间具有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3)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4)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会的政治变革。【课堂探究】【探究一】材料一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