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精练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668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精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精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精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精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精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精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分层精练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点一战国七雄1.导学号79594059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A.齐、楚、秦、燕、赵、魏、韩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D.吴、魏、燕、赵、楚、秦、韩2.下列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D)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3.下图为春秋时期战车的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

2、开始衰落,并逐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时(B)A.经济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4.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参考答案最东:齐国。最南:楚国。(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参考答案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扩展疆域。知识点二商鞅变法5.导学号79594060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B)A.促进生产力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6.

3、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秦成为第一大强国。”秦国推行“新法”的代表人物是(B)A.管仲B.商鞅C.秦始皇D.周武王7.导学号79594061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D)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8.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C)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9.导学号79594062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C)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D

4、.战略战术运用得当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七雄,谁都知道以秦为最强。然而当其初年,实以秦为最弱。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国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商鞅变法。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2)材料二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参考答案商鞅,秦孝公。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3)材料三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指什么?参考答案统一度量衡。(

5、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知识点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1.导学号79594063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A)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12.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

6、建造于(B)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周时期D.商朝时期13.导学号79594064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B)A.大禹B.李冰C.商鞅D.周厉王14.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1是我国古代哪一水利工程的示意图?假如假期你想去参观它,应该去哪个省?参考答案都江堰;四川省。(2)图1这个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参考答案防洪和灌溉。(3)图2所示的人物是谁?他做出了什么重大贡献,人民用这一种方式来表示对他的尊崇?参考答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消除了岷江

7、水患,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15.导学号79594065观察下面这组图片,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经广泛使用的是(B)16.商鞅在变法时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他宣传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C)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17.导学号79594066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在变法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类人有奖励(C)书读得好的人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仗打得好的人生意做得好的人A.B.C.D.18.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

8、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19.导学号7959406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大意:这虽然不是古代治理国家的方法,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而使邻国倾覆)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从材料

9、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参考答案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参考答案商鞅变法;新兴地主阶级。(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支柱。20.导学号79594068(2016山东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D)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21.(2016内蒙古包头)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

10、决定性作用的是(B)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22.导学号79594069(2016山东青岛)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D)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23.(2016四川泸州)“变”是战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各国的变法改革中,对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发生在(D)A.魏国B.齐国C.楚国D.秦国24.(2016山东菏泽)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D)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25.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时势造英雄,动荡的时代成就了秦国的强国梦。【水利工程的修建】材料一材料二史书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参考答案都江堰。【发愤图强的改革】材料三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2)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参考答案“倾邻国而雄诸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