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614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夜归鹿门歌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造背景和创造目的。 2、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3、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4、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 教学重点: 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教学难点: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志趣。教学过程:一、导入: 讲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稍带指导技巧。二、正课讲解:1、知人论世: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40

2、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2、解题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

3、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3、学生读诗:(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出现了哪两种声音?分别给你怎

4、样的联想?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这句诗表达诗人怎样的志向?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两样心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怡然自得的心情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朦胧月光下,鹿门山的树木都烟云缭绕。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这句诗创造了怎样的一种情境?夜登鹿门山,到庞公栖隐处,感受隐逸之妙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期寂寥。只有庞德公和我这样的隐士,独来独去。 “幽人”

5、指谁?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志向?隐居鹿门,心慕先辈,“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4、小结: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是洒脱的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无奈和惆怅。孟浩然的“隐逸” 隐逸有他的传统,一般地说是消极出世。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做准备外,本身也有积极入世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心情幽雅,充满了幻想

6、和期望5、课后拓展: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的生平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太原,唐朝诗人,外号“诗佛”。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

7、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他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流

8、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并非泛泛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喻“一去不返”之意,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图画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且含有闭门谢客之意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感情趋向冲淡平和 。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退隐是一件闲适的事,流水、归鸟也同我回来隐居的心情一样。回来了,闭门谢客,余生清闲,何等自在。表现了作者的一种决心归隐的悠然的心情。相同点: 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不同点: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潇洒,幻想和期望,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