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561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谈中国诗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角色(jio)谙熟(n)悲天悯人(mn)数见不鲜(shu)B.颦蹙(c)扩展(ku)情不自禁(jn)针砭时弊(bin)C.执拗(ni)逍遥(xio)鸢飞鱼跃(y)亘古未有(gn)D.叫嚣(xio)踌躇(ch)一蹴而至(c)绰绰有余(chu)解析:A项,“角”应读“ju”;B项,“扩”应读“ku”;C项,“鸢”应读“yun”。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饶恕概论回长荡气轻鸢剪掠B.撩拨混沌拔木转石崭钉截铁C.凑泊亵渎意境悠远吞言咽理D.寡陋呐喊心悦诚服义愤填赝解析:A项,“回长荡气”应为

2、“回肠荡气”;B项,“崭钉截铁”应为“斩钉截铁”;D项,“义愤填赝”应为“义愤填膺”。答案:C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周末,菜市场里人流如潮,非常热闹,叫卖声、说话声、笑闹声。(2)要想让“公务员热”真正实现降温,不是的事,简单依据考生人数下降来界定“公务员热”进入降温趋势,或许言之过早。(3)在巴黎只有一周多的日程,过客匆匆,谈法国实在有侈谈之嫌,只能话巴黎,权且充作巴黎的印象点滴吧。A.不绝如缕一蹴而就走马观花B.不绝于耳一挥而就走马观花C.不绝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D.不绝如缕一挥而就浮光掠影解析:“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

3、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矛盾。“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根据适用的对象选择“一蹴而就”。“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这里是谈对巴黎的印象,所以用“浮光掠影”。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B.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看,全国60岁以上老

4、年人口已超过1.8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7%。C.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D.作为河北省1.5万名驻村帮扶干部中的一员,他说:“农民从观望到向我们吐露心声,他们的话对我们这些干部很有感触。”解析:B项,“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显示看”句式杂糅,可删去“显示看”,或改为:“从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数据来看”。C项,成分残缺,“施行”后面缺少宾语,应在“生息”后加“政策”。D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末句应为“我们这些干部对他们的话很有感触”。答案:A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第57题。说“回家”钱钟书中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道家和禅宗,每逢思辨得到结论,心灵的追求达到目的,就把“回家”作为比喻。作客就是有家不归或者无家可归,换句话说,思想还未彻底,还没有真知灼见。这个比喻在西洋神秘主义里也是个基本概念。新柏拉图派大师泼洛克勒斯把探讨真理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家居,外出,回家。黑格尔受新柏拉图派的影响,所以他说思想历程是圆形的,首尾回环。早期浪漫主义者也受新柏拉图派的影响,我以为诺梵立斯下面一句话就是好例证:“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中西比喻的相同,并非偶然。道家、禅宗、新柏拉图派都是唯心的,主张返求诸己,发明本心。这当然跟走遍天下以后,回向本家,有点

6、相像。不过,把唯心的玄谈撇开,这比喻还是正确贴切的,因为它表示出人类思想和推理时一种实在的境界。回是历程,家是对象。历程是回复以求安息;对象是在一个不陌生的、识旧的、原有的地方从容安息。我想,我们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那些时的心理状况常是这样。正像一切战争都说是为了获取和平,一切心理活动,目的也在于静止,恢复未活动前的稳定。碰见疑难,发生欲望,激动情感,都是心理的震荡和扰乱。非到这震动平静下去,我们不会舒服。所以疑难以解决为快,情感以发泄为快,欲望以到达为快。思想的结束是不复思想,问题有解答就不成问题,怀疑克服了而成信仰,或者坐实了而成怀疑主义那是把怀疑在心里养家了,使它和自己不再捣乱。

7、假如一时得不到结论,就往往人云亦云,盲从现成的结论,或者哄骗得自己把这问题忘掉,仿佛根本没有这回事。总而言之,人心遭遇困难而感觉不安,就用种种方法,消除困难的感觉以便回复到心安虑得。当然另有新的困难会发生,不过对于这个已解决的困难,心是一劳永逸了。乐记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我们常把“止水”“静水”来比心的本体。剥去一切神秘玄妙的意义,本心像“止水”这句话跟西洋心理学所谓“意识的流水”,并不相反。“止”可以指上面所说的安定情境。心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增加无所用心的可能,获得暂时的或某方面的安稳。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麻醉品例如酒和宗教的流行是个间接的证据。所谓回复原来,只指心的情境而说,心的内容经过

8、这番考索,添了一个新观念,当然比原来丰富了些。但是我们千辛万苦的新发现,常常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旧物重逢的印象。据研究思维心理者的解释,这个结论在被发现之先,早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酝酿盘旋,所以到最后心力圆满,豁然开朗,好比果子成熟,跟我们不陌生了。这种认新为旧的错觉,据我所知,柏拉图拈出最早;他在对话Meno一篇里用学算学来说明人类的知新其实是忆旧。照此看来,“回家”这个比喻,不失为贴切。但无论如何贴切,比喻只是比喻。思想家的危险就是给比喻诱惑得忘记了被比喻的原物,把比喻上生发出来的理论认为适用于被比喻的原物。许多思想系统实际都建立在比喻上面,例如中庸的“中”,潜意识的“潜”等等。假使我们从修辞

9、学的立场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也许对思辨有些小帮助。(原载观察1947年第二卷第一期,有删改)5.下列不属于“回家”这个比喻所表示的心理状况的一项是()A.一时得不到结论,就往往人云亦云,盲从现成的结论。B.哲学其实是思家病,一种要归居本宅的冲动。C.人们用酒和宗教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麻醉。D.柏拉图用学算学来说明人类的知新其实是忆旧。解析:C项,这是“心的基本要求是尽量增加无所用心的可能,获得暂时的或某方面的安稳”的一个“间接的证据”,不是心理活动“回复原来”的“回家”状况。答案:C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思想家和西洋神秘主义都用了“回家”这个相同的比喻,中西

10、比喻的相同,并非偶然,因为比喻的含义也一样。B.疑难以解决为快,情感以发泄为快,欲望以到达为快,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心理活动的目的,才能“回家”,回复到心安虑得的状态。C.道家和禅宗常用“回家”作为比喻,这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很早就意识到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时心理上会有一种认新为旧的错觉。D.就像“回家”一样,比喻再贴切,其作用是有限的,但许多思想系统实际都建立在比喻上面,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有助于理解这些思想。解析:A项,含义并不一样,作者只是认为之所以不约而同地用到这个比喻,说明了人类思想和推理时有一种共同的“实在的境界”(心理状况)。C项,道家和禅宗只是把思辨得到结论,心灵的追求

11、达到目的比喻为“回家”,并没有这种意识。D项,研究比喻的目的不在研究、解读这些思想本身,而是研究人的思维、心理活动。正如本文研究“回家”要义不在分析其中西比喻中的含义一样。因此原文说“假使我们从修辞学的立场研究这些比喻的确切性,也许对思辨有些小帮助”。答案:B7.本文认为“回家”这个比喻“表示出人类思想和推理时一种实在的境界”。简要谈谈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这句话在第段的结尾,从上下文的结构情况看,这句话具有引领统率下文的作用,解答时要依据下文的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加以整合。参考答案:这种境界是一种我们追思而有结果,解疑而生信仰的心理状况。这种心理状态,从心的情境

12、而言就是回复原来,即恢复到未活动前的稳定,消除困难的感觉以便回复到心安虑得;从心的内容而言是一种认新为旧的错觉,即新发现常给我们似曾相识的印象,人类的知新其实是忆旧。三、语言运用8.谈到汉字的意义所在,有学者拿“宝盖头”举例,提醒中国造字背后的文化深意,“这个宝盖头,就是家里的事,家和万事兴,家里有个女就是安,家里有个丁就是宁。然后家里管不住口舌就是害,这都是家里的事情”。请你列举两个“宝盖头”的汉字并解释其文化深意。解析:从题干的提示看,要选取有“宝盖头”的字,并结合其构字法,从其组成部件入手,对这个字的含义进行阐发,既要符合这个字原有的意思,又要有自己的解释。答案示例:“守”:家里有规矩、

13、有尺度就守得住。“宅”:凡是物有所托就是能居住的地方。“宏”:屋子很大很大就是宏。“灾”:家中失火即是灾难和祸患。9.请根据上下文,补写出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述明确。(每处不超过20字)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遍布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的脚步;仿古,则是。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解析:处主要根据上文的“仿古”和下文的各地花

14、大钱“复古”这些信息来填,后面是举出的例子,所以所写内容应该从全国的层面上来说;处要注意前文的“拆旧”与“仿古”;处既是对前面信息的仿写,也是对“仿古”的理解和后面信息的衔接,填写的内容应该突出“文化资源的发展”。参考答案:全国有不少城市欲斥资重建古城看似矛盾却又并存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10.下面是钱钟书宋诗选注中对陈师道的评价,请以平实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不超过30字)陈师道模仿杜甫句法的痕迹比黄庭坚来得显著。他想做到“每下一俗间言语”也“无一字无来处”,可是本钱似乎没有黄庭坚那样雄厚,学问没有他那样博杂。他的情感和心思都比黄庭坚深刻,可惜表达得很勉强,往往格格不吐,可能也是他那种减省字句以求“语简而益工”的理论害了他。假如读山谷集好像听异乡人讲他们的方言,听他们讲得滔滔滚滚,只是不大懂,那么读后山集就仿佛听口吃的人或病得一丝两气的人说话,瞧着他满肚子的话说不畅快,替他干着急。解析:这段文字共分为两层,第一层谈陈师道模仿杜甫“本钱不雄厚”;第二层谈陈师道的情感和心思,用了两个形象具体的比喻像听异乡人讲方言,像听口吃的人或病人说话,不畅快。把这两层中运用的比喻手法转换成不用修辞格的晓畅语言即可。参考答案:(陈师道的诗)模仿痕迹重,情感和心思深刻,因学问不够,表达不畅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