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拟行路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552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拟行路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拟行路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拟行路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拟行路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拟行路难》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拟行路难教学目标:1、熟悉歌行体这种体裁的特点,了解鲍照的个人生平。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3、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4、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能够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湘夫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苦恋的故事,讲述的是与佳人相会而不得的烦恼,上完本节课后,且看鲍照烦恼的又是什么呢?(板书题目,作者)二、知人论世鲍照,南北朝文学家,

2、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写作背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

3、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三、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把握节奏,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可联想我们曾经学过的歌行体类的诗词,然后我们再齐读。)四、知人论诗,把握主旨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

4、诉。3、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我们常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4、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5、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6、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呢?诗人的人生之路有怎样的艰难?明确: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五、拓展延伸 领悟作者的剧烈情感变化,把握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处在“认命”与“不认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认命”了,后又似乎“不认命”,最后似乎还是“认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