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6节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451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6节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6节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6节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6节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6节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6节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6节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第六节 探究功和速度变化的关系 基础夯实 1小明和小帆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对于橡皮筋和小车连接的问题,小明和小帆同学分别有两种接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 甲_(填“甲”或者“乙”)解析:橡皮筋不能拴在钉子上,所以甲的接法正确。2下面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步骤,其合理顺序是_ _。将小车拉至图中C处,使AB和BC间距离大致相等,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放开小车,小车带动纸带运动,打下一系列的小点,由纸带分析求出小车通过B位置时的速度v,设第1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做出Wv、Wv2的图象,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结论。如图所示,先固定打点计时器,在长木板的两侧A

2、处钉两个小钉,小车放在B处挂上一根橡皮筋(即图示情况),使橡皮筋处于自由长度。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保持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不变,用同样的方法测出v2、v3记下2W、3W记入表格。3下表是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时得到的数据。请根据以下数据在图中完成Wv、Wv2、Wv3图象,并由图象确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是_ _。W(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作为功的单位)12345678v(m/s)1.42.02.42.83.23.53.74.0v2(m2/s2)v3(m3/s3)解析:v2、v3的数值如下表所示:W(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作为功的单位)12345678v(m/s)1.42

3、.02.42.83.23.53.74.0v2(m2/s2)1.964.05.767.8410.2412.2513.6916.0v3(m3/s3)2.748.013.8221.9532.7742.8850.6564.0Wv、Wv2、Wv3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力对物体做的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筋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匀,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平衡摩擦力_。(2)

4、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_后面部分_(选填“全部”“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3)若实验做了n次,所用橡皮筋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v2vn用W表示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v的关系是_W与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_。解析:(1)为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需利用小车重力沿木板方向的分力平衡摩擦力。(2)实验中需要求橡皮筋做功后小车获得的速度,所以应用纸带的后面部分。(3)“过原点的直线”意味着纵横坐标轴对应的两个量成正比关系。5如图所示,汽车已成为人们外出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评价汽车性能的主

5、要指标有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制动性等,其中制动性主要是指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到停车的距离,表中记录的是汽车以不同速率行驶时,制动后所经过的距离。汽车速率v/(kmh1)制动距离s/m101204401650256036请根据表中的数据,用图象分析推断克服阻力做功与汽车速率变化之间的关系。解析:制动过程中阻力不变,设每制动1m ,克服阻力做的功为W1、则制动4m、16m、25m、36m,克服阻力做的功分别为4W1、16W1、25W1、36W1,作出Wv图象如下图所示。可见W与v不是正比关系,猜想W与v2成正 比,作出Wv2图象如下图所示。可见W与v2成正比。 能力提升 1(河北

6、成安一中、永年二中、临漳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在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小车的质量为m,使用橡皮筋6根,每次增加一根,实验中W、v、v2的数据已填在下面表格中。Wv/(ms1)v2/(m2s2)00010.800.6421.101.2131.281.6441.532.3451.763.1061.893.57(1)试在图中作出相应关系图象。(2)从图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Wv2_。解析:(1)将表中的数据分别描在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坐标系中,然后在图甲中用平滑曲线连接,在图乙中用斜直线连接,并且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曲线上或对称分布在直线两侧,如图甲和乙所示

7、。(2)从乙图看出Wv2。2(黄冈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检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4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3W、4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测出。(1)(多选)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A为了平衡摩擦力,实验中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自由下滑时能保持匀速运动B实验仪器安装时,可以不平衡摩擦力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实验中要先接通打

8、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2)如图给出了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48cm,BC1.60cm,CD1.62cm,DE1.62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_0.81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1)当小车拉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速运动时,沿长木板方向的重力的分力大小等于摩擦力,即在实验中可消除摩擦力的影响,A正确;实验仪器安装时,必须平衡摩擦力,B项错误;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C项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都必须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D项正确。

9、(2)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m/s0.81m/s。3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计时器静止。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得到的纸带如图乙所示,O点为计时器打下的第1个点,该同学对数据进行了下列处理;取OAABBC,并根据纸带算出了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0.12m/s,vB0.17m/s,vC0.21m/s。甲 乙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大致判断Wv2?答案:设由O到A的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W,那么由O到B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

10、做的功为2W。由O到C 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3W。由计算可知,v1.44102m2/s2,v2.89102m2/s2,v4.41102m2/s2,2,3,即v2v,v3v由以上数据可以判定Wv2是正确的,也可以根据Wv2的图线来判断(如图所示)。4现有以下器材:小球、弧形光滑轨道、刻度尺、铅笔、白纸、复写纸、铁架台、重锤等,试探究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合外力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并说明:(1)实验方案;(2)探究功与速度的方法。解析:(1)实验方案:如图固定好轨道,让其末端保持水平让小球从轨道的某一高度h处由静止滚下,最后落在置于水平面上的白纸及复写纸上。记下小球释放点及最后落点的位置,用刻度尺测出释放点的高度h及落点P到O点的距离x。多次改变小球的释放点位置,记录并测量每次的h、x的值。(2)探究方法:由小球的落点P到O点的距离可求得平抛的初速度v,由下落的高度h,可求沿轨道运动中合力(重力)的功Wmgh,t一定,mg一定,所以h与x的关系反映了W与v的关系。在坐标纸上建立hx坐标系,描出一系列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个点。可尝试作出hx2,hx3或h图线,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