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业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404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业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业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业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业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业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业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文化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1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业测评新人教版必修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近现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过程,其重要转折点是()A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D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再现能力。依据教材论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所以B项正确,A、C、D排除。【答案】B2通俗化、平民化、娱乐化是当前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但令人担忧的是,国内一些电视娱乐节目的通俗已经逐步变味,有的甚至走向庸俗、低俗和恶俗。可见,发展电视产业要()A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勇于吸收外来文化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D限

2、制通俗文化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领悟及解读信息的能力。依据题意判断,A、B不符合材料,D观点错误,C符合要求。【答案】C3星光大道栏目以“百姓自娱自乐”为宗旨,表演形式以唱歌为主,为大众提供展现才艺的舞台,使大批星光大道的忠实观众们都参与到唱歌的大军队伍里去。这样做()能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能发展高雅的文化,反对通俗文化能建设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观点错误,表述错误,均符合要求。【答案】D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

3、兴盛。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其他民族的一切文化成果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理解领悟信息的能力。依据知识分析,认识错误,符合题意。【答案】B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解析】依据教材论述可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A

4、当选。【答案】A6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对中华文化能够统领世界文化充满信心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认识能力。观点错误,排除。【答案】A我们有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优良传统。远的不说,五四以来,中华儿女树立民族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就十分强盛。80年前,鲁迅先生就写过文章,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说法。据此回答78题。7树立

5、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积极意义在于()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有利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吸收外来文化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依据题意分析,符合题意,观点错误。【答案】A8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深化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正确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 承认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培养文化自觉要求的理解认识能力,所述与题意无关,符合要求。【答案】A9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

6、方针和目标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指明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解析】本题要求回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属于措施类问答题。根据课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首先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其次要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还必须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还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答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力提升10

7、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实现“中国梦”,不能缺少“文化梦”。实现“文化梦”需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ABCD【解析】错在“全面继承”上。我们可以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但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选。【答案】B11当前,在对待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错误倾向值得警惕:一是完全“复古”的倾向很突出;二是不加质疑地追随西方现代化倾向。这两种倾向()片面夸大了文化的多样性都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作用忽视了对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的批判性继承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 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述倾向分别为“

8、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否认文化的多样性,否定对其他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全盘西化”论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均不符合题意;为两个倾向的共同点。【答案】B1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抵制外来文化影响,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特色的需要尊重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实现文化惠民的需要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依据知识分析,说法错误,排除。【答案】D13“中国道路”受到世界瞩目,其中国特色之本源当然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中国梦”就是中

9、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也是中华文化复兴之梦。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真正让中国圆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决定了“中国梦”能否实现ABC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认识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所以表述错误,夸大了文化的作用,符合题意。【答案】B14在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7届年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指出,希望海外中文报纸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更加生动准确地介绍中国道路和中国梦,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

10、文化独特魅力,为增进海外华人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做出更大贡献。“中文报纸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这一论述体现了什么道理?并简要谈谈你的认识。【解析】本题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年会的召开为背景材料作为命题依据,并将其中有关论述作为知识切入点,着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归纳主旨,找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知识点,依据题意要求展开分析说明。【答案】(1)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而文化自信则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