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5345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推动中英两国文化交流中英两国都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习近平主席在访问英国时强调:“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和四大发明在英国文化和科技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富论天演论等英国名著则为近代中国思想界打开了全新视野;中国丝绸和瓷器曾经令当时整个英伦为之倾倒,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则使世界丝绸业和制瓷业脱胎换骨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这部片子在中国网络上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

2、识,分析应如何推动中英文化交流互鉴。答案:(1)推动中英文化交流互鉴,首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人才交往等活动,借助大众传媒手段,推动中英优秀文化资源和信息的相互传递、沟通和共享。(3)既要热情地欢迎英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英国,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基础巩固1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没有四大古文明的辉煌,但它通过吸取来自于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中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的

3、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这一事例说明()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在欧洲文明的成长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移民,就不会有欧洲文化的发展。这说明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故选C。A项与题干无关;B、D两项说法错误,故排除。答案:C2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假如你看到了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求你写一篇观后感,需要确定一组

4、体现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A相互借鉴加强融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B和睦相处文化渗透提升文化软实力C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D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加强文化交流的状况,最合适的应该是D项。A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文化安全的问题,B项错在“文化渗透”上,C项错在“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上。答案:D3Dama(大妈)、Tuhao(土豪)等一些新词在海外媒体或口头交际中成为热点。截至目前,已有245个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体现

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最终会走向完全融合之路ABCD解析:汉语借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安家落户”,体现了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正确;说法过于绝对;中“融合”的表述错误。答案:A4我国著名翻译学家许钧在谈到中西翻译的逆差问题时说:“解决这种问题需要文学界、翻译界、对外汉语言文化推广和传播机构的努力,也需要不断加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从文化的角度看,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世界文化的趋同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

6、,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AB CD解析:开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可实现文化的学习和借鉴,促进合作,故正确。错误,语言文化交流并不是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错误,文化交流并不意味着世界文化的趋同。答案:D能力提升5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ABCD解析: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

7、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这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形式和文化传播方式方面的转变,不选,正确答案是C项。答案:C6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线路、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AB CD解析:口语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错误;现代传媒并不能

8、取代传统传媒,新旧传媒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发挥作用,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C7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目前,许多国家开设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观点一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

9、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观点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1)结合材料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2)请你结合材料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解析:(1)主要考查文化交流的意义,学生应立足于文化交流对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文化与人、文化与社会的关

10、系,分析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2)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首先,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实现文化创新;其次,要借助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最后,要利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答案:(1)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中华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发展本民族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系社会稳定。(2)立足于社会实践,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推动文化“走出去”,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又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同时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利用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的同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贸易增长,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